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92930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语感,从朗读训练入手摘要:阅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根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工程。语感的性质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决定了朗读训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根本手段。老师必须明确朗读教学的特点、要求并掌握一定的朗读训练的技巧,及多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关键词:语感朗读语文语感才能是语文才能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

2、:“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才能。1叶圣陶先生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途。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根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一、语感的性质什么是语感?韦志成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才能,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才能,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

3、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2王尚文先生对于语感的理解与韦志成有共通之处:“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才能,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退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朗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3他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络,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展言语活动的才能,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才能。王先生还认为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此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

4、性的深化而丰富的感觉。它的性质即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而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理论的过程,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与内化听读活动的理论中不断进步自身的品德。而良好语感的形成那么又是语文素养的集中表达。二、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根据语感的性质,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谓同化:即将对象纳入到固有心理图式即认知构造,所谓顺应:指主体心理图式的改变以顺从对象。语言的感知归根结底是人的认知构造对言语的同化与顺应,认知构造是一个宏大的语义场,过去的经

5、历和知识总是以表象和词的形式保存着,并因之形成:表象系统的概念-语词系统,两个系统互相制约浸透配合最终构成网络状认知构造,在系统里,抽象思维那么以表象材料进展想象,语言符号进入主体的认知构造经过同化,顺应过程,感性材料受到了审美观照,概念性的语词被激活、唤醒。这样要重复理论屡次,然后到达自动化即不必进展理智考虑和逻辑判断,在读听之间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详细运用中的细微差异等,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悟性、“审美即语感。而这其中的重复理论自动化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朗读、背诵等学习策略。此外,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

6、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根底上进展模拟,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化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此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4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根本方式。因此,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表达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化并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还可以感悟文

7、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构造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那么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5三、在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一通过朗读、揣摩,培养语感。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风格,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并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历的的人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标准,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良,最标准的学习样板,使学生能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较的。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

8、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确实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绘,便是朗读、揣摩的本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巧的文章,单举第七册,如?三味书屋?、?黄继光?、?小珊迪?、?观潮?、?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等等,其他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时间,利用声像教材指导学生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化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

9、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到一个明确,一个调动。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培养形象感;含意深化,寓意丰富的语言适当培养意蕴感;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培养情趣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视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根本方式。二通过朗读与激发想象有机结合,诱发语感。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到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

10、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严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严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梦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展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详细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其中“形

11、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大潮的宏伟、壮观。教学中,可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象、展示课件等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可激发学生通过“白浪翻滚联想到“白色城墙的宏伟图景;由“浪潮越来越近联想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那浩浩荡荡的飞奔场面;由“声音联想到“山崩地裂的惊人气势。然后,对整段文字进展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宏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语感。三通过朗读形成内心视像,激发语感。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

12、意思不难理解,但却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学生的语感。如?小珊迪?一课,作者按事情开展的顺序,写了从白天到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小珊迪为了要“我买他的火柴,从恳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而“我的心情也随着变化,从不在意到同情再到感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随着老师感情朗读时的感情变化联络类似的电影、电视中的有关镜头,将人物的详细情景浮现于眼前,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轮流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再次形成内心视像。小珊迪那老实、仁慈的美妙

13、品质,不但深深打动了“我,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再如?黄继光?一课,文中有些词句和标点结合在一起,富有鲜明的听感,而且绝大局部学生对故事都比较熟悉。教学时,可通过先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联络看过的电影或连环画,把人物形象再一次展现于眼前,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来引发语感。学生被播音员那波澜起伏的语调深深地吸引着,然后,便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扮演黄继光,把英雄的言语录下来,和播音员比较一下。学生随着录音机内自己的表情朗读,被英雄那顶天立地、不怕牺牲的光芒形象深深地感染着,从而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那么是进步学生语言感悟才能的行之有效的

14、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根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根底,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展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实、进步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1(?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语文学习?1985.1。)2韦志成?论语感及其训练?,?中学语文?1994.1。3(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和理论的热点?:?语文学习?19933)4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21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清唐彪:?家塾教学法?,92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