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92902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自:高分网“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 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即将来临,要选择什么内容放在中秋节手抄报 上面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最新的中秋节手抄报的精彩内容。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 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 人生的故事。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释名及缘起“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 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 二

2、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 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 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 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 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 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 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

3、,恰好安 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 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祭月和赏月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 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 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 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 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

4、响到民 间。清代祭月的场景是这样的:祭月于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时进行,于露天设香案,上面 摆满各种供物,如月饼、瓜果等。月饼称为团圆月饼,要放在特别的架子上,架底衬木版,将其直竖起来,摆在桌子中央,两旁摆着如人一样站立、手持捣药杵的兔形月饼。 桌上还摆满供器,如烛台、香筒、香炉等。在燃起红烛和檀香后,全家人开始祭拜月亮。 民间以为,月亮属阴,须由女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些地区存在“男人不拜月”的规 矩。祭月毕,合家一块吃“团圆酒”,“赏月饭”。中秋之夜,月亮东升,人们便开始赏月活动。赏月是中秋节最为盛行的习俗活动之 一。我国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唐宋时此风已十分盛行。宋代的京城开封,每逢中 秋佳

5、节,一般市民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秋夜里风清月白,露意微浓,三五 好友或亲朋,把酒临风邀月,畅怀人生快意。八月十五月饼圆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 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 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 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 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 月饼的开始

6、。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 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 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 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 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 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民间以为,八月十五吃月饼习俗的普及始于元末农民

7、起义。元朝末年,蒙古贵族为 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武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高邮张士诚暗中串联,利用中秋向亲友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里加一张起义的小纸条, 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人们纷纷赶来参加反抗元朝统治者的起义。从 此中秋节制作月饼,并用以馈赠亲友,成为民间习俗。到了明代,已出现了直径达二尺 的月饼,也正是在此时,月饼开始大量出现。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 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 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 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 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 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 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