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92760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公共效劳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并已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阶段。未来几年,改革能否有实质性推进,在多大程度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改革的进程。以公共效劳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是我国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这个根本判断的主要依据:一是去年SARS危机充分暴露了政府管理体制的弊端,使我们从经济社会开展严重失衡中看到了建设公共效劳型政府的重要性。应当说,SARS危机给政府转型敲响了警钟;二是这次宏观调控突出地反映了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的状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开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大都同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机制相。因此,努力实现以公共效劳为中心的政府

2、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 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科学开展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公共效劳是市场经济开展对政府职能的本质规定 公共效劳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以往国内外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有所涉及。但是从市场经济开展和改革进程来说,公共效劳又有新的更广泛的内涵。近几年公共效劳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新理念,而且同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实际进程相。 1、公共效劳是建设现代政府、推进政府转型的核心理念。 1公共效劳是政府治理的根本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效劳和根本的公共产品,用以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包括公共政策、公共设

3、施、公共平安、公共卫生等等,保证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 2公共效劳的根本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推他性。公共效劳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维护性公共效劳,如国家平安、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效劳的公共效劳,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开展进行的相关根底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效劳,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公共效劳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监督管理型公共效劳,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效劳,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效劳,如开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3建设“公共效劳型政府是政府改革的根本目标。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建设“公共效

4、劳型政府就是要为全社会提供根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效劳,以不断满足广阔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在此根底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已对建设公共效劳型政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第一,政府应该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不再以投资和形成国有产权为自己的根本职能,而要以提供根本的公共产品为政府的第一职能。第二,调节市场经济。政府调控经济的最根本职能就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实际上是短期和中长期兼顾、供求平衡和结构优化兼顾、经济开展与社会开展兼顾。第三,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用“有形的手纠正市场失灵。第四

5、,全面承当改革本钱,不要把改革的本钱转嫁给市民、农民和。 2、公共效劳是现代社会开展的内在要求。 公共效劳伴随着工业化的实际进程。进入工业化以后,社会对公共效劳的要求不断增加,并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而日益扩大。马克思就曾经预料,进入工业社会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那局部,“将会立即显着增加,并将随着新社会的开展而日益增加。就是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展,公共支出和公共部门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趋势。 1 公共产品的内在特征决定公共支出扩大的客观规律:一是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弹性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由于现代社会的公共产品不属于人们生活的根本

6、必需品,当人们的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时,公共产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就越来越需要政府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效劳。二是公共产品对经济社会开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例如,公共根底设施的投资增长就会对和私人的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2 我国人均GDP到达1000美元以后,人们对公共效劳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对社会开展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开展对改善公共环境、公共根底设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初步到达小康生活以后,对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就是说,当人均GDP到达1000美元以后,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社会开展,都对政府

7、的公共效劳提出新的要求。公共效劳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十分重要,而且对社会开展和社会稳定也有重大影响。 3良好的公共效劳能够保持经济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平衡关系。公共支出、公共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既要适应经济开展的要求,也要适应社会开展的要求。我国目前存在的经济开展与社会开展的某些严重失衡问题,重要的是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开展、轻社会开展的问题。就是说,由于政府的公共效劳不到位,造成了社会开展的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实现以公共效劳为中心的政府转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有决定性影响。 3、提供有效的公共效劳是政府干预的本质内容。 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由于存在着信息的不完

8、备和市场的不完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并不永远都是高效率的,并且可能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公平,从而破坏社会凝聚力。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必要的,要找到市场与政府界限的平衡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够解决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和缺陷,从而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作用,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开展的目标。 1要把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主要限定在公共效劳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平的经济环境,政府对经济实施的宏观调控也是一种公共效劳。这是因为:第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的经济行政手段调整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二

9、,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代替市场主体的作用,而是为的开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第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取代市场的调节功能,而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乏和缺陷。 2经济转轨中要大大优化公共效劳职能。经济调节,不是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而是调节经济比例关系、供求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经验证明,经济转轨,经济调节的主要措施是经济开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有效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主要是制定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保证和市场的正常运营;社会管理的本质是社会开展和社会效劳。要通过相关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保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并运用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开展和社会进步。由此看来,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

10、社会管理,其本质都是公共效劳。强化公共效劳理念和公共效劳职能,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根底和前提。 3我国有条件形成公共效劳职能的优势。无论是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都使政府有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作用。过去的问题在于,我们把这个优势主要理解为行政的手段,并且惯于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去解决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应当否认恰当运用行政手段的作用。问题在于,要把这个优势更多、更好、更有效地转移到提供公共效劳上来。这样,才能表达出这个优势的本质特征,才能够很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欢送、的欢送、社会的欢送,从而树立良 好的政府形象。 二、在宏观调

11、控中加快公共效劳型政府的建设 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比拟清楚地看到,当前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机制相。政府主导比拟集中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因此,宏观调控能否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关键是实现政府转型。应当在宏观调控中把政府改革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由此建立新的、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1、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具有政府主导的特点,并且近几年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有强化的趋势。 1虽然一般性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已经开放,但是政府对资本、土地等重要的生产要素的供应,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导权。例如

12、,至今为止我国70%的土地供应仍然依赖于行政手段。由于土地事实上已经成为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各种土地违规行为中,其背后大都有地方政府的影子。这些年,土地的问题愈演愈烈,起主导作用的是各级政府。此外,中国经济的信贷总量是明显地向政府倾斜。大量的事实证明,在货币供应的“超常增长中,各级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影响。 2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根底初步形成,但是政府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尚未完全摆脱“投资主体的角色。应当说,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开展的根本格局初步形成以后,、尤其是民营应当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投资的主体。无论是制度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应当有利于投资主体

13、地位的形成。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投资体制改革滞后,实际上影响和限制了的开展,事实上鼓励和支持了各级政府的投资膨胀,强化了政府的投资审批权。 4虽然大量削减了行政审批权,但在相关因素的制约下,尤其是部门利益的诱导下,有些重要审批权控制得更严,并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近几年,特别是我国参加WTO,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但是,某些部门和地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做外表文章,有的被取消的审批工程是有很大水分的,有的只取消所谓的“皮毛工程,而重要工程或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相关的工程却把住不放。在前一段的宏观调控中,有的政府部门又进一步强化了行政审批的权力,这对、尤其是民营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政府

14、主导逐步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社会风险 1政府主导,政府既作裁判员又作运发动,阻碍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应当说我国市场秩序存在的某些问题与政府的这种角色转换不到位有直接或间接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垄断行业的主管部门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于一身,自己制定规矩,自己来做事,这既破坏了市场信用和社会公正,又不利于的开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2政府主导不可防止地要形成以GDP为中心,造成经济社会开展的严重失衡。近几年,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GDP增长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根本的公共效劳和公共产品的供应。对应当解决的市场环境、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的关注很不够。由此,市场的外部环境及社会开

15、展方面的问题逐步突出,使广阔老百姓很难从经济增长中不断地分享好处。 我国经济社会开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改革的滞后。尽管我国进行了25年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共誉的成就,但由于政府的职能转换和角色转变不到位或严重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开展和社会公正、公平问题。大量的事实说明,改革不到位,尤其是政府改革滞后是造成社会开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开展的主要原因。 3政府主导,既不利于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又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开展。政府主导的负面效应十清楚显:一些本应被淘汰的低效率国有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因能够获得低息贷款而扩张,而民营的投资刚从一般性行业向重化工行业转移,由于难以享受到国企的待遇,再加上

16、某些“一刀切行政措施的出台,民营的开展遇到了困难。实践证明,政府主导的大格局不变,市场调节的根底性作用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大背景下,政府主导,既容易抑制、尤其是民营的开展,又可能造成市场化改革的停滞。 4政府主导意味着政府直接掌握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一定的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权力,使腐败问题不仅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某些集团性、体制性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大。大量的事实证明,不断扩张的行政权力和资本结合,就会抑制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容易形成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因此,政府转型既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又有利于建立一个以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好的市场经济,以使多数人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 3、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和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