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92285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的母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的母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的母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感受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学习重难点】1. 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2.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法指导】重点朗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段,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精彩的片段中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老师深情诵读: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

2、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2. 出示学习目标。3. 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4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段落结构如何划分?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文章主体)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良好的品质。(2)文章中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次?请

3、从选段中摘录相关的句子并用简明的语言作评析。5.结合语境体会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你认为作者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你喜欢吗?结合文中的语句和你的体验说说理由。可采用以下句式加以回答:读了_,我看到一位_的母亲.6.小结这是一个既平凡又感人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的文化和才干,温柔善良、富有感情,但是被闭锁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没有踏上社会施展才干的机会,只能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子女的身上。她时刻不忘子女,要让孩子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她以自己的情感熏陶、教化子女,使子女形成正确的爱憎观;她为子女的受责而痛苦,却有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而赞同封建式的教育以督促子女上进;她日夜劳作,为家人无私的奉

4、献。但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去早早的去世了,因此在欣赏、赞美、尊敬母亲的同时,又为其不幸的命运而痛惜,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恶和谴责。三、课堂巩固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

5、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1用文中的话解释“居然”的意思。“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达作者没有意料到母亲允许自己起来陪她的惊喜之情。)2联系上文说说“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一句中“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是指什么样

6、的心理状态?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3联系全文看:上一段写“十岁”时的事,这一段写“八岁”时,两者可否颠倒?为什么?不能倒过来。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干,这一段虽也写母亲,但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苦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又进了一层。第二课时1.复习2.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结合预习导学)提示:抓住词语、句子、细节描写深入分析。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7、。“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

8、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3.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体会它是怎样体现这种真挚的感情的。4.比较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讨论交流两文的异同点。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5.迁移训练:作者背书受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你能体会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吗?想一想,当时母亲心里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

9、么?请分别写一段话。6.质疑解难7.小结: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写作特点:1.截取人物状态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穿插必要的议论深化思想内容。 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三、拓展延伸月光下的蛙鸣十几年前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但竞

10、争是残酷的,同学们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地苦战,在学习成绩上你追我赶。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压力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宿,好早晚料理我的生活,给我增加营养。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仔鸡,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我恢复以前的体质。然而,母亲的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我还是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时值燥热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唧唧呱呱,呼朋引伴,发音格外响亮悠远。一池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将我惊醒。母亲去了一趟学校。回来后,

11、高兴地告诉我,即使考不上,班主任已答应让我复读一年。老师说,第二年,他保证我能考上。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一天,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跟我说,你母亲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我将信将疑。但是,第二天夜里,月光下塘埂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她用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着每一处草丛。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得很白。“母亲!母亲!”我大声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

12、蛙声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这一年高考,我以高分被大学录取了。很多年已经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的人生激励。1.文章写了好几件母亲关爱我的事件,为什么却以“月光下的蛙鸣”为题呢?因为文章是写母亲为我赶青蛙这件事的,这件事最能体现出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2.文章在写“蛙鸣”之前,写了“我预考失败”“母亲接我回家居住”“母亲杀光仔鸡”,其作用是什么?为下文母亲为我赶青蛙一事作辅垫。3.文章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请找出一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在记叙文中使用适当的议论,更容易提示文章的主旨。本句议论是对母亲对我关爱的总结,也是本文的主旨。4.本文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我的高考经历;暗线是:母亲对我的关爱。5.文章第10段是本文的详写段落,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细节描写;让母亲的形象更清晰,更高大,使母亲形象更感人。6.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也一点点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由于母亲为“我”赶蛙的细节在“我”脑海里太深刻了,所以对那时的蛙声的记忆也非常深刻。想起蛙声,事实上是想起母亲的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