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92198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一、会计处理方法探析 对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企业会计制度下的“递延税款”科目和“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但却并未给出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部分的科目介绍中规定:“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鉴于此,笔者认为企业接受资产捐赠时,可借记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根据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

2、发200345号)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若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时,可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收益”科目。企业于各期期末,按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延收益部分,借记“递延收益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根据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企业接受

3、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当企业取得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二、接受资产捐赠核算举例 (一)接受现金捐赠。不论接受捐赠的现金数额有多大,均需一次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和其他利润一同计算所得税,不能通过“递延收益”科目分期计交所得税。 (二)接受存货捐赠。例:东方公司接受昌河公司捐赠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的价款为40000元,价税合计共计46800元。税务部门核定,将46800元列作当期纳税所得。东方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营业

4、外收入捐赠利得 46800 46800元计入利润总额,构成当期纳税所得,进而可同其他纳税所得一起计交所得税。 (三)接受固定资产捐赠。例:某企业接受宇通公司赠送新设备一台,按捐赠固定资产的发票、支付的相关税费等资料确定该设备入账价值为15万元。经税务机关核定,该设备分5年平均计交所得税。5年后出售该设备,出售时已提折旧10万元,出售收入5.5万元。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接受新设备捐赠。 借:固定资产 150000 贷:递延收益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收益 150000 2.年末转入营业外收入(分5年均匀计入)。 借:递延收益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收益 30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30000

5、 其余年度结转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与上述分录2相同。 3.第5年出售时将该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贷:固定资产 150000 4.第5年出售时收款5.5万元。 借:银行存款 55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5000 5.结转出售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 5000 通过以上处理,企业各年年末再将“营业外收入”转入“本年利润”,就可以和其他利润一起计算交纳所得税了。还应说明的是,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发票等凭证,应合理估价;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运回时发生了运输费等,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