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文言虚词定稿.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91264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文言虚词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文言虚词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文言虚词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文言虚词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文言虚词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文言虚词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文言虚词定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驻马店一高2014-2015学年度高三语文复习学案专题二十: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点说明】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考试大纲明确划定了18个。这18个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近几年高考直接考察文言虚词的试题很少,但新出现的题型如断句,需要借助文言虚词确定句首句尾,文言文翻译中的虚词也常常是重要得分点。【方法点拨】1.把握文言虚词的常用意义。结合课文熟悉和记忆文言虚词常见义项。如“之

2、”的常用意义是助词“的”、代词和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三种用法。2.重点掌握文言虚词的独特意义。在中学课本里面的文言文中有不少文言虚词的意义十分特别,出现次数很少。可以简单地列表识记。如“其”作为代词在游褒禅山记中的“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尽夫游之乐也”一句,是指代“自己”这一特别用法;作为副词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是语气副词,相当于“还是”的意思,在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是副词,表祈使,相当于“一定”的意思。3.强化记忆部分文言虚词的重点考查义项。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虚词的某一义项曾多次考查过。如“以”字作为连词,表目的这一义项多次考查到:“因”作为副词

3、,表“于是,就”的义项也常常考查。【几个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一以(因为)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分析: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辨析方法】以+短语(名词短语或代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作介词以+分句(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作连词二动以动修饰?目的?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作师说以贻之。分析:句“以”前的动词短语表动

4、作的方式,作状语,两个动作同时发生,表修饰;句“以”前后的动作有先后之分,表目的。【辨析方法】1、看“以”前后的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否则表目的。2、看“以”前后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在意义上是否有主次之分,如果前者是次,后者是主,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式,做状语,则是表修饰;否则表目的。3、看翻译,表修饰时可译成“着”,表目的时可译成“来”或“用来”。三与(和)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怀王与诸将约曰。吾今与汝无言矣。分析: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句“与”前后两项合起来作一个成分,作连词;句“与”前后是两项不

5、能同作一个成分,作介词。【辨析方法】1、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并列起来共作一个成分,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词。2、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能否对调,能则是连词,否则是介词。3、看“与”前后的词语或短语同全句的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如果前者是动作发出者,后者是动作涉及对象,则是介词。4、看“与”前后的词或短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在表达中是否有主次之分,有则是介词,无则是连词。5、看“与”前是否有能愿动词或其它状语,有则是介词,无则是可能是连词。(四)动而动修饰?承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简能而任之。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余扃牖而居。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分析:句中的“而”

6、作连词,表承接;句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辨析方法】1、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有先后关系则表承接。2、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意义上有否主次关系,如果前一个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即有主次之分,表修饰。如果只两个贯的动作,则表承接。五动词焉代词?兼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有青麻头伏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分析:四句中的“焉”都用在句末,且都用在动词后,但用法不同:句中的“焉”充当宾语,译为“它”作代词;句中的“焉

7、”充当补语,指出动词所涉及的处所,相当于“于此”,是兼词。【辨析方法】1、看置换:首先要把“焉”字按兼词来理解,即用“于何”(在哪里)或“于此”(在这里,在那里)来置换,置换得通则是兼词;置换不通,则是代词,2、看作用:看“焉”字作宾语还是作补语,作宾语的是代词,作补语的是兼词。3、看倒装:能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的是兼词,不能倒装的只有作代词。【素质训练】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有志与

8、力,而又不随以怠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0、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1、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1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14、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豫州今欲何至 3然则何时而乐耶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5徐公何能及君也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三、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儿寒乎?欲食乎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6宁赴常流而葬乎为江鱼腹中耳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9、师之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9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四、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五、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独其为文犹可识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围之不继,攻之不克,吾其还也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10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1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于”字。1、“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5、“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7、“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

11、传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且”字。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6、“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狼7、“北山寓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1.“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崤之战4.“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12、若飞。”木兰诗6.“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某所,而母立于兹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8、所以遣将守关者9、所以游目骋怀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2、父去里所,复还13、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诫子书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公输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

13、秦论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6.“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7.“(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信陵君窃符救赵8.“赵盾曰:天乎!天乎!予无罪,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9.“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也。答司马谏议书十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1、“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韩非子五蠹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7、“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8、“问渠那得清如

14、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9、“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十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也”字。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弊在赂秦也。”六国论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十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