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91247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中国大学精神.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中国大学精神出品:腾讯新闻说吧 总策划:姜殊 本期责编:贾嘉面对内地优秀学生纷纷舍北大清华转投香港高校的情况,人们发出了“北大清华沦为二 流”的惊叹。而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对中国高校“唯利是图”的“炮轰”更令众多内地高校 颜面扫地。大学,曾经是国人心目中的圣地。但今天,当大学生开始“看不起学校”,当高收费让 贫困生家长轻生,当大学教授视剽窃造假为家常便饭,当大学生被指责为耽于享乐蔡元 培时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似乎己无从谈起。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灭了精神,只余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更有 人说,中国20多年来根本没有大学,有的只是一个“打工仔岗前培训机构”。是否,

2、中国大学教育到了该反思之时?北大清华沦为“二流”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2006 年 07 月 10 H 09:24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七月五日电(记者周兆军):“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这样的骇人之语,在没有香港高校参与内地招生之前,大概 只有疯子才能说得出口。然而,因为有“高考状元”舍清华而选择了 所香港大学,因为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异常 火爆,所以,在如火如荼的高考招生季节,人们开始替北大、清华担忧。旅美学者薛涌率先 惊呼:“北大、清华当一流名校的日子屈指可数。”今年,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热情空前高涨,以香港大学为例,计划招收三百名内地学生, 但报考人数超过一万。与内地高校相比,香

3、港高校的优势不只是能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从学制上来说,香港的本科 是三年制,港生可比内地学生提前一年中业。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内地高校要求学生学习很 多与其专业亳无关系的“公共课”,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更加“以人为本”。另外,香港高 校多用英语授课,学生的英语水平绝非内地高校所能及。正是经过这样的对比,许多内地优秀学生纷纷舍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高校。而一所学校 如果没有流的生源,谈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今年,香港几所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数量 只有一千人左右,这对北大、清华只是带来心理上的冲击。按照薛涌的观点,如果这个数字 扩大几倍,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以现在的形势判断,香港高校在内地扩招是必然的。另外

4、,与北大、清华多年养尊处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相比,香港高校的宣传攻势 也不容小觑。它们不惜巨资抢夺优秀学生所产生的新闻效应,会使它们在与内地高校的竞争 中确立品牌优势,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面对香港高校的竞争,北大、清华未必真如其外表所显示的那样无动于衷。问题在于,北大、 清华并不具备香港高校那样的完全独立地位,“戴着镣铐跳舞”,很多事情学校不能白己做主。 例如,有人认为,去年海南省高考状元李洋被清华拒收,而香港城市大学将其招至门下是“救 英雄于困厄”。事实上,按照内地招生政策,李洋属于“高考移民”,清华不能违背政策招收 他,而香港高校则不受此限制。人们发出北

5、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不满:这两所学校长期占 据一流资源而办学水平停滞不前。同时,这两所百年名校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如 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己很难再感受到那种曾经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 想”的学术氛围。有一个细节引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 学,今年在内地招生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 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应该引起包括北大、清 华在内的所有内地高校的重视。中国:20多年来没有真正的大学?我来说两句中国2()世纪所有的不幸,所有的

6、悲哀,所有的愚蠢,都在于在平常时期几乎完全没 有真正的大学,只有人才培训机构,只有培养工具的地方,只有培养听话的螺丝钉的地方。 姚国华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自己的理念。一一张汝伦何谓教育公平:香港大学给内地高校上课香港中文大学取消录取过程中的面试,因为他们希望尽量做到机会公平:“那些有能力 里迢迢来五星级饭店见我们,和我们讲英文的学生,我们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会有许多 机会。那些河南贵州的学生,我们提供的机会对他们就很重要。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是改变学 生的命运。 内地高校:同样考了高分,富人家的孩子就可以上名校、读热门专业,而穷人家的孩子 就只能上一般院校、

7、读冷门专业,这何谈公平? 一一相关:质问北大校长许智宏:谁之北大何谓公平?何谓学术道德:哈佛教授“炮轰”中国大学大学精神沦丧是民族堕落的先兆,比任何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司法腐败更为可怕。丘成桐:“中国现在的许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 乎。名教授为什么不教本科?全部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学生的比以前差了很多。我们 哈佛大学的教授一定要跟本科生做接触,否则不能做教授。” 一一大学腐败: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遍地都是,学术会议、成果鉴定、资格审查、项目 审批过程普遍玩手段走过场,吃喝、游玩、送礼、拉关系、作交易反倒成了实质内容。尽管 高级职称和高级学历四处泛滥,学术思

8、想水平的绝对值却在下降。一一人文精神:思想贫乏的“文化立国”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高校只是以课程教授知识,训练技能,文化活动只是偶尔出现的点缀,感受不到高雅文 化的熏陶,高尚人格的感染,学校向外界几乎发不出任何积极的声音。平时关心的几乎只有 吃喝、异性、赚钱、明星之类话题,什么专业最热,如何建立关系网等等,很少有思想、趣 味的考虑。学生越来越被视为“创收之源”,而教师则被还原为“打工仔”。急功近利,缺少人文关 怀,使大学丧失了其作为“精神家园”和“理想灯塔”的崇高定位。一一 自由精神:世上己无蔡元培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

9、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 蔡元培今天中国大学的校长是些什么人?经济学家!北大的改革居然是一位经济学家在支配。 而经济学家,是中国最愚蠢的一帮人。一一姚国华蔡元培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 大学应当具有思想白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 环境。中国大学里,校长、书记各1人,副校长、副书记多达10人;学校的常设处、部、室 多达3040多个。“校级干部-走廊,处级干部-礼堂,科级干部-操场”。官僚们主持着 经费切割、出国名额的分配,沉迷于迎来送往、住房分配、福利待遇,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

10、 办学方向,学科建设,机遇竞争。一一中国特色的官本位造成人身依附,造成知识分子丧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失去头脑,失 去灵魂。教育理念:浮躁与功利的就业教育中国的大学彻底变成了打工仔岗前培训机构。一一姚国华从中学时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选择大学专业时更是以“是否好就业” 为导向,大学校园里的年轻学子们考虑的不再是学识修养的和人格的完善,而是学好外语、 计算机和一门专业技术,为了将来的出国、就业等等最现实的问题做最实际的打算。“学这 个有什么用!”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口头禅。一一相关:大学生年消费超万元背后的精神流失教育部称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到哪里去寻觅中国大学精神?我来说两句一个时

11、代的大学学风,从本质上反映了-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而综观中外,“兼容并蓄、 学术自由”的气息,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最核心的内容自上而下的传承: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太学和国子学大多依附于政治权力体系,难以构成独立的学木传统。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 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 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大学的责任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道德的传 承。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而且应是讨论政事、检举官 吏、指导舆论、代表民意的机关,以达教化天下、淳化风

12、俗的目的。一一理性思维:西方的大学精神意大利崛起有博罗尼亚,法国人的崛起有巴黎大学,英国人的崛起有剑桥、牛津,美国 人的崛起有哈佛。19世纪德国人要崛起的时候,出现了柏林大学。大学精神+城市运动= 西方文明。大学应实施通识教育,而不应涉足职业教育。一一现代教育之父洪堡西方社会的精英们相信,这个社会有一种超越个人意志,超越物质外表的一种抽象的道 理,一种规则,一种规律,一种秩序。希腊理性思维留下来的精神,这就是西方大学精神。 本世纪初,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真正的哈佛乃是一个“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哈 佛”,这就是“自由的思想”与“思想的创造”。它以超越实用性的长远眼光致力于文理融合 的“通才教育

13、”,致力于唤起对新思想新事物的好奇心,鼓励白由探索、自由审视、自由创 造,并因此而奠定了它的名望和深厚根基。一一蔡元培时代的大学精神梁启超为清华书写的大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蔡元培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精神。陈寅恪定义的大学精神第一要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蔡元培时代,北大的意义,首先是实现了来自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思想信仰的多元文化 大融合,其次是把社会变革的焦点放在文化改造上。知识分子热衷于文化研充,政治本位传 统有所抑制,学生们努力用新文化升华自己的理想,升官发财观念有所收敛。一一蔡元培认为,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

14、关,也不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 机关。战争年代的大学精神:黄埔军校、延安抗大、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校训规定的品格:刚毅坚卓孙中山定义的黄埔军校: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要造就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 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无论黄埔军校,还是延安抗大,都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大学,但它有效组织了大 批青年,在思想信念上实现高度融合,形成统一的政党。但这种“准大学”由于政治与文化 完全统一,学术意识形态化,因而丧失独立性。一一在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在中国西南的穷乡僻壤中,诞生了闻名于世的西南联合大学,成 为自由知识分子

15、阵营的典型。这种政治与教育相对分离的大学模式,在国民党的党化教育之 外,保留了一个独立文化空间。一一 记取十年教训:实用主义对大学精神的侵蚀十年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一一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家在任何一个领域没有作出任何一个自己的创新、任何一个新 概念、任何一个新理论、任何一个新方法,没有一个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10年过去,文教事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附庸地位却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虽然科学被从文 化里单独拿出来,并与技术一起列入生产力的范畴,但科学脱离文化教育母体,不过是低层 次的技术手段而己。真正的科学精神,独立的科学探索,在中国并没有立足。一一建世界流大学,“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我来说两句我们今天有无数的人喊,中国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喊这种口号的人都是脑袋有毛病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大学,更不知道什么叫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大学,急需真正的学术大师与人文理念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现实的需要,文化的熏陶,内心的努力中成长起来的。 政府、社会的职责是从外部保护公正的学术氛围,而不是干预它。大学教授应当首先是真正 的知识分子,是那些能够沉于学术与思想,并以之为乐趣、理想的人。一一 没有“大学自治就没有“学术自由” ?大学应当是自治的,大学的国立性质与自治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中国当代大学连 现代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