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89259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诺实验和伯努利实验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七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紊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 分析圆管流态转化的规律,加深对雷诺数的理解。2、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和断面平均流 速的关系曲线,验证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规律是不同的。进一步掌握层流、紊流两种流态的 运动学特性与动力学特性。3、通过对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的分析,加深对管流不同流态的了解。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 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二、实验原理1、液体在运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 对质点起控

2、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 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的液体形成涡 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紊流运动。这种从层流到紊流的运动状态,反应 了液流内部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变化过程。液体运动的层流和紊流两种型态,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雷诺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证实,并根据 研究结果,提出液流型态可用下列无量纲数来判断:Re=Vd/vRe称为雷诺数。液流型态开始变化时的雷诺数叫做临界雷诺数。在雷诺实验装置中,通过有色液体的质点运动,可以将两种流态的根本区别清晰地反映出来。 在层流中,有色液体

3、与水互不混惨,呈直线运动状态,在紊流中,有大小不等的涡体振荡于各流层 之间,有色液体与水混掺。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设备图中,取1-1,1-2两断面,由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知:p a V2p a V2z H 1 + 1_L = z + 2 + 2_严 + h1 Y 2g 2 y 2g f因为管径不变V=V2h = (z + 斗)-(z +f1 y2所以,压差计两测压管水面高差Ah即为1-1和1-2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用重量法或体积浊测出流量,并由实测的流量值求得断面平均流速V = A,作为lghf和lgv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EC段和BD段均可用直线关系式表示,由斜截式方程得:lghf=

4、lgk+mlgv lghf=lgkvm hf=kvm m 为直线的斜率Igh lgh式中:m = tgO=勺frlgV2 lgV1实验结果表明EC=1,e=45,说明沿程水头损失 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例关系,为层流区。BD段为紊流 区,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1.752次方成比例,即m=1.752.0,其中AB段即为层流向紊流转变的过渡区, BC段为紊流向层流转变的过渡区,C点为紊流向层流转变 的临界点,C点所对应流速为下临界流速,C点所对应的 雷诺数为下监界雷诺数。A点为层流向紊流转变的临界点,1IVA点所对应流速为上临界流速,A点所对应的雷诺数为上临界雷诺数。三、实验设备下图是流态实验装置图。

5、它由能保持恒定水位的水箱,试验管道及能注入有色液体的部分等组 成。实验时,只要微微开启出水阀,并打开有色液体盒连接管上的小阀,色液即可流入圆管中,显图7-1自循环液体两种流态演示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恒压水箱;5、有色水水管;6、稳水孔板;7、溢流板;8、实验管道;9、实验流量调节阀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 本恒压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到35分钟。有色水经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 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有色水。四、实验步骤

6、1、开启电流开关向水箱充水,使水箱保持溢流。2、微微开启泄水阀及有色液体盒出水阀,使有色液体流入管中。调节泄水阀,使管中的有色液 体呈一条直线,此时水流即为层流。此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3、慢慢加大泄水阀开度,观察有色液体的变化,在某一开度时,有色液体由直线变成波状形。 再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4、继续逐渐开大泄水阀开度,使有色液体由波状形变成微小涡体扩散到整个管内,此时管中即 为紊流。并用体积法测定管中过流量。5、以相反程序,即泄水阀开度从大逐渐关小,再观察管中流态的变化现象。并用体积法测定管 中过流量。五、绘图分析在双对数纸上以V为横坐标,hf为纵坐标,绘制lgVlghf曲线,并在曲

7、线上找上临界流速VK上, 计算上临界雷诺数Rek 上 = Vu d并定出两段直线斜率m” m2。上VIgh - lghm = f2frlgV2 - lgV1将从图上求得的m值与各流区m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六、思考题1、液体流态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外界干扰会影响液体流态的变化?2、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雷诺数可以用来判别流态?3. 临界雷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雷诺数不一样?4. 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5分析层流和紊流在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6. 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

8、雷诺数作为层紊流的判据?本实验中如在 相同条件下(环境、温度、仪器设备等)测出下临界雷诺数与所测上临界雷诺数有何异同?为什么?柏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流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关系及转换,加深对能量转化概念的理解;2、深入了解柏努利方程的意义。二、实验原理1、不可压缩的实验液体在导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守恒方程式为:u2pu 2pz g + 丄 + 1 + W = z g + 丄 +2 + 丫 h、12 p e 22 pf(1)式中:u2分别为液体管道上游的某截面和下游某截面处的流速,m/s;P2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处的压强,Pa;Z、z2分别为流体在管道上游截面和下游截面中

9、心至基准水平的垂直距离,m;P流体密度,Kg/m; We液体两截面之间获得的能量,J/Kg;g重力加速度,m/s2;工hf流体两截面之间消耗的能量,J/Kg。2、理想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若无外加能量和损失,则可得到:u2pu 2p2)Z g + 丄 +1 = Z g + 丄 +212 p 22 p表示1kg理想流体在各截面上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但各截面上每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并不一 定相等,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之和为常数,能量可以相互转换。3、流体静止,此时得到静力学方程式:zg + P = zg + 匕1 p 2 p所以流体静止状态仅为流动状态一种特殊形式。三、实验装置及流程试验前,先关闭试验导

10、管出口调节阀,并将水灌满流水糟,然后开启调节阀,水由进水管送入 流水槽,流经水平安装的试验导管后,试验导管排出水和溢流出来的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流体流量 由试验导管出口阀控制。进水管调节阀控制溢流水槽内的溢流量,以保持槽内液面稳定,保证流动 系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稳定流动。四、实验内容(一)演示1、静止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将试验导管出口阀全部关闭,以便于观察(也可在测压管内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 A、B、C、D 点处测压管内液柱高低。2、一定流量下流体的机械能分布及转换缓慢调节进水管调节阀,调节流量使溢流水槽中有足够的水溢出,再缓慢慢开启试验导管出口 调节阀,使导管内水流动(注意出口调节阀的

11、开度,在实验中能始终保持溢流水槽中有水溢出),当 观察到试验导管中部的两支测压水柱略有差异时,将流量固定不变,当各测压管的水柱高度稳定不 变时,说明导管内流动状态稳定。可开始观察实验现象。3、不同流量下稳定流体机械能分布及转换连续缓慢地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阀,调节出口阀使流量不断加大,观察 A、B、C、D 处测压管内液柱变化。(二)实验1、流量一定,确定流体各截面静压能接演示部分,试验导管内流量达到稳定后,取一量筒和秒表,在导管出口,用体积法测流量 并对压差计读数进行校核看是否与式(2)计算结果相等。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实验设备基本参数 d=30 mm, d=18 mm2、实验数据记录及整

12、理表1 实验记录表序号H, mmH2Oh1h2h3h4h5h6h7h8V,mlt,s133253380331033103310332032503320100014.53233103370331033103290330032203300100013.72332003300320032103200320531003190100011.831、计算压强:由压强换算公式:l.33mH2O = 1.0133 x 105Pa得:例:3325 mmH2O3.32510.33x 1.0133 x 105 Pa = 32616PaVVU s s2、计算速度:由A d 2公式得:4列举序号1计算 1, 2 如下V

13、=s_1Vs兀7 d 2耳i1000 x 1-6 14.53 = 0.09736 m/s兀 x 0.03 2VsA2Vs兀7 d 2耳21 % I。一心二 0.2765 m zsTX 0.0182表 2 实验结果整理表序号静压强,PaPAPBPCPDu ,m/su ,m/s1326163246932469318800.097360.27652324693246932273315560.10310.28643313903139031390304090.11960.3322u 2 p u 2 pZ g + _L = Z g +2 + 2-由 1 丁 百 2 丁P核算 A 与 B、C 与 D 是否与上式相等u 2 p u 2 pZ g + _L = Z g +2 + 21 丁 百 2。 丁 丁当液体流经的系统为一水平装置的管道时,由于A点与B点高度,即Z = Z z 1 g +A B , 1u21 + 丁p1pu2=Z 2 g + 寸 +p2P 可简化为u 2pA +Au2=Bp+Bu = u , u = u2P2P由 A2B1 得u2pu2pA +A =B +B只需核算2P2P 是否相等即可u 2p0.2 765 232616A + F A 二 + 二 32 .6 54 J /K gu 2p0.09736 232469B + B 二+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