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88886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祝福恩2011年05月16日14:10来源:黑龙江日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十二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为完成的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保证。省委十届十七次全会也突出强调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幸福龙江的重要性,必要性。所谓社会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由此可见,社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党对社会管理的重视,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有平台和载体,所以,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不但把以往的“三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扩展为“四位一体”,加进了社会建设,而且第一次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新命题,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这是社会建设的深化和具体化。到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由国强优先转向民富优先。可见我党已从社会转型的高度把社

3、会管理凸显出来,并使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后危机时代,在“十二五”时期,社会管理的力度及成败直接关系到“十二五”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一、“十二五”时期的社会转型凸显了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十二五”规划的本质是转型。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转变:一是由经济建设的中心向社会建设为重点的转变;二是由国强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三是由唯经济GDP向追求幸福指数的转变。这三个转变实质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多年的结果及伟大成就。由此我国社会从低度分化走向高度分化,各类隐性矛盾开始显现,并成为燃点多、燃点低的社会问题,这是社会转型必然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产生这种现象源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利益格局阶层化。

4、过去我国是两个阶级,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一个阶层,即知识分子。现在我国社会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阶级分界交汇,阶层分化明晰,即阶层利益明显、阶层地位固定,由此导致社会矛盾的冲突,不平等显现。其二是利益关系市场化。市场化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个是交易性的,即形式上平等的利益交换;第二个是对抗性,就是实质上的不平等或不公。这反映到人们的主观世界,便是若干个不公感,即分配不公感、机会不公感、起点不公感、参与不公感、话语不公感等等,这必然呼唤和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这种社会背景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仅仅依靠党政的行政组织资源,及政府财力难以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需求。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是单

5、位的人,就如是一麻袋中的土豆,抓住麻袋就行。今日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则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就如麻袋中倒出来的土豆,传统的体制管不住,过去的办法管不好,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把对人的管理变为对人的服务,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实现民富优先的国策。二、国强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凸显了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了民生建设,其本质是把民富优先的战略上升为国策。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恰逢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进而加剧了社会转型的风险。国际经济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

6、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实质是风险社会。早在1986年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写了风险社会走向新的现代性一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在这样的社会中,要求人们必须重视社会管理,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社会风险降到最低,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风险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管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致使一些政府部门在治国理政上手足无措。还有一些官员在社会管理中用钱买太平,认为不出事是水平,能摆平是本事。这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7、用新的体制、新的模式、新的办法、新的理念进行管理,使社会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轨道,为“十二五”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失衡证明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李克强同志在阐释“十二五”建议时说:“尽管我国社会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总体上依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仍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块短板社会主体的多元性、独立性、选择性增强,而社会建设还不到位,经验缺乏,人才也不足。这些都与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有较大差距。”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建设。在社会管理理念上,重经济、轻社

8、会,重管控、轻服务;在社会管理手段上,重刚性、轻柔性,管、卡、压、罚并举;在社会管理体制上,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各自为政,难以适应多元、开放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管理方法上,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这完全不适应多元社会、多元主体的新需求、新期待。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证社会稳定。在这社会管理七项任务中,前两项任务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三四项任务是社会管理的关键;五六七项任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这表明社

9、会管理是一个系统。为此,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特别要求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从创造法制环境,完善规章制度,完善政策设计和安排,落实岗位责任制上着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适应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变化,并使之在健康的轨道中运行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布局中的新内容。总之,我们要在“十二五”时期认真研究和总结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十七大报告所确立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这个格局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社会协同,最大难题是无法突破社会协同,最大任务是如何增强社会协同。为此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协同主体在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开创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新局面,由此补齐经济社会“水桶”中社会管理的“短板”,成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