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88431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 摘要:当前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加上在农村由于存在素质差距,孩子的素质教育欠缺,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同时孩子这个阶段在生理变化极大,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希望能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关键词:行为 现状 养成 一、养成教育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

2、教育模式。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很多年轻家长都已经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留守儿童比较多,占了学生总数5%,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孩子都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身上即使有些不良习惯,也是听之任之,不以为然。有些家长或是有想法,但由于方法欠妥,效果不佳,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误区,有的甚至认为一些小毛病根本算不了什么,随其自然发展。大多数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使得学生从小就没有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卫生习惯差、行为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大多数孩子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等方面自律自理

3、能力明显不足,表现为在学校不能自觉地遵规守纪,在公共场所不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这些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声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评价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依据。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完成教学任务,狠抓教学质量,却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近几个学期以来,在我们学校,学生说脏话、乱丢垃圾依然存在,不讲文明礼貌、做人不诚实,说谎话,中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不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爱护学校的花草,在校园内乱涂乱画,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学校也通过集队等教育方式来教育,但效果并不是很好,结果是教师花了功夫,学生却总是屡

4、教不改。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旨在帮助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打造优良校风和优良学风。基于上述情况,故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国内外养成教育发展状况 1.国内养成教育情况 我国的养成教育发展及研究情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

5、究等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2.2.国外养成教育情况。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現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4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一些在世界是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如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高

6、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十分重视养成教育,注重德育的价值,注重德育的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效益。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而这些内容正是现代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养成教育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

7、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应从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等几方面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可见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

8、效果。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4.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孔子曾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校风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