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88404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后出血21例临床分析作者:范莉君,成芳单位:【关键词】 产后出血 临床分析(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21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738 pregnancy in 2008 wer

2、e analyzed. Results: Main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cluded poor uterine contraction (66.7%), placent problems (28.6%), incision laceration (4.7%). Conclusion: Training of parturien, close observation of labor stages, correction of obnormal birth process, improvement to operation skill are al

3、l necessary provision to decrease postpartum hemorrhage. Key words: caesarean; labor analges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poor uterine contraction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在世界范围内,孕妇死亡原因中有近1/3是由于产后出血所致,每年全世界约有2千万孕妇死于产后出血2。本文对我院2008年全年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以阐述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1

4、日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73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500 ml定义为产后出血。年龄1841岁,平均(28.67±4.47)岁。孕周28+643+3周,平均39周。初产妇582例,经产妇156例。剖宫产491例,顺产247例。全年73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21例, 出血量最少550 ml,最多5 000 ml,平均2 102.38 ml,产后出血率为2.80%。未发生因产后出血而导致的产妇死亡。 1.2观察内容年龄、胎产次、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胎盘情况、子宫收缩力等直接与产后出血有关的内容。 1.3出血量的测量方法阴道分娩:采用容积法+面积法测量胎

5、儿娩出24 h内污染纱布及污染产单上的血量。剖宫产:(1)负压瓶中出血量; (2)每块湿润纱布经测量计出血量20 ml ;(3)手术中单上出血量;(4)术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术后可参考血常规值,更进一步做出统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初产妇与经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2008年间住院初产妇582例,发生产后出血17例,发生率为2.92%;经产妇156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发生率为2.5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单胎妊娠与多胎妊娠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单胎妊娠

6、725例,发生产后出血20例,发生率为2.76%;多胎妊娠13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发生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738例产妇中经阴道分娩247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发生率为2.02%;剖宫产491例,发生产后出血16例,发生率为3.2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剖宫产指征491例剖宫产以主要手术指征统计, 最高为无指征剖宫产275例,占56.01%;其次为胎位异常52例,占10.56%;胎儿宫内窘迫31例,占6.31%;瘢痕子宫22例,占4.48%;其他巨大儿、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头盆不称、产程异常、双胎妊

7、娠、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共111例,占22.61%。行剖宫产并发生产后出血的16例产妇均无心、肝、肾、出血性疾病,手术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2.5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胎盘植入2例,胎盘粘连1例,胎盘早剥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中胎盘粘连2例,宫颈裂伤1例。2例在阴道分娩后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所娩新生儿均系巨大儿。12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的患者,1例双胎,4例巨大儿,2例新生儿体重正常偏重,1例产程过长,4例无明确原因,见表1。 表1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 例(%)分娩

8、方式例数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剖宫产1612(75)4(25)0(0)阴道分娩52(40)2(40)1(20)合计2114(66.7)6(28.6)1(4.7) 2.6产后出血的处理方式16例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经常规按摩及应用缩宫剂、钙剂后3例有效,3例行局部缝扎,2例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2例行介入治疗栓塞子宫动脉,6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5例患者中,2例宫缩乏力者经常规按摩及应用缩宫剂后有效,2例胎盘粘连者在按摩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清宫术,1例宫颈裂伤者给予局部缝扎。本组资料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 3讨论 3.1产后出血率我国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

9、31。我院2008年产后出血率为2.8%,符合国内情况。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蒋利华3报道的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不一致,考虑原因是:(1)样本含量过少;(2)我院剖宫产手术均在手术中常规给予卡孕栓促进宫缩;(3)可能剖宫产与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确实无差异。近20年来全世界的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4。虽然人们普遍认同阴道分娩的优点,承认剖宫产只是解决难产及某些高危妊娠的有效方法,但多数孕妇会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主动选择剖宫产,尽管我院医护人员多方面控制,2008年剖宫产率仍达66.53,无指征剖宫产占56.01%,产后出血成为其常见并

10、发症。宫缩乏力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宫缩乏力的患者中有33.33找不到明确原因,考虑到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以及术中麻醉药品的使用均可引起宫缩乏力,本文认为剖宫产手术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原因。所以,降低剖宫产率可能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3.2子宫收缩乏力妊娠晚期,子宫体部肌肉呈螺旋交叉,产后子宫腔突然缩小对位于肌束间的血管能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而肌纤维的缩复又进一步使血管迂回曲折,血流滞留,有利于血栓形成及止血。宫缩乏力时则使裸露于宫腔的血管残端出血不止,造成产后出血,多发生于巨大儿、双胎,本组14例宫缩乏力的患者,有9例都与新生儿过重有关。双胎妊娠发生产后出血几率高于单胎妊娠。另外,产

11、程时间长,产妇体力消耗,进食不足,使产妇疲劳和轻度酸中毒,酸性环境不利于子宫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致使子宫收缩乏力,造成产后出血。故产前加强宣传,定期产检,避免体重增加过多,早期发现各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并给予积极治疗,产程中的恰当处理及产后的积极预防和密切观察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我院剖宫产术中12例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的出血患者,其子宫切除率为50%,仅1例经按摩和使用缩宫药物后有效,考虑原因是:我院剖宫产患者均常规在新生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部分术前怀疑可能宫缩不良的患者在麻醉操作完毕改平卧位后给予钙剂

12、2 g静点。如经过上述处理,在胎盘娩出后仍宫缩不良,则子宫敏感性差,进一步使用宫缩药物也会疗效欠佳,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或使用介入治疗,否则,子宫切除率较高。 3.3胎盘因素本组21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6例系胎盘因素造成,因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的孕妇孕次在24次,均有流产病史。胎次越多,流产次数越多,越会不同程度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染,患子宫内膜炎的机会增加,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的发生率相应上升,发生产后出血的机会也会大大地增加。故避免多次宫腔操作及宫腔感染是防止因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的关键。有多次刮宫史者,要警惕胎盘粘连或残留的可能,胎盘滞留者及时行人工剥离胎盘,胎盘娩出后检查是否完整。【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徐先明.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医刊,2003,38(8):18.3蒋利华.怎样预防剖宫产时大出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53.4杨瑜麟.347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81.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