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复习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86364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层物理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油层物理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油层物理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油层物理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油层物理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层物理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层物理复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对比状态原理:当两种气体处于相同对比状态时,气体的许多内涵性质(即与体积大小无关的性质)如压缩因子Z、粘度也近似相同。2、天然气压缩因子:指在给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体积之比。即Z=V实际气体/V理想气体。3、接触分离:指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气体与油始终保持接触,体系的组成不变4、体系的组成:体系中所含组分以及各组分在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该体系的组成。体系的组成定量的表示体系中个组分的含量构成情况。5、泡点压力:指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6、露点压力:指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从汽相中凝

2、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7、饱和蒸汽压:指某一单组分体系在某一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蒸汽在恒定容器内所产生的压力。反映了该组分的挥发性。若饱和蒸汽压越大则挥发性越强。8、气液平衡比:指平衡体系中第i组分 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的比值。即Ki=yi/xi。9、束缚水:指在油藏形成过程中未被油气排驱而残存在储集层内的不再参与流动的水。10、岩石的粒度组成: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通常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11、岩石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内表面积。12、胶结类型:指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

3、关系。13、滑动效应:指由于气液粘度差异悬殊而导致的两者在微小孔道中的流速沿断面分布的差异现象。14、界面张力:指任何不互溶体系中单位表面面积上所具有的自由表面能。15、自由表面能:由于表面层分子所处力场不平衡而在表面层分子内所聚集的未曾消耗掉的多余能量。16、吸附现象:指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17、润湿现象:指不相混的两相流体与岩石固相接触时,其中一项流体沿着岩石表面铺开从而降低体系表面自由能的现象。18、润湿滞后:指三相润湿周界处所受力场不平衡时沿固体表面的移动迟缓而使润湿接触角发生改变的现象。19、贾敏效应:泛指珠泡通过孔道狭窄处

4、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效应,包括液阻效应和气阻效应。20、微观指进现象:不等径孔道中界面推进速度差异或者界面推进距离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21、有效渗透率: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流时,其中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成为某相的相渗透率或某相的有效渗透率。22、相对渗透率:指多相流体同时渗流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23、流度:指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粘度的比值,它表示了该相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二、简答题1、如何进行水型判断? (1)当Na+/Cl-1时,说明水中的Na+当量数大于Cl-,会形成Na2SO4水型或NaHCO3水型。究竟是哪一种水型还要进一步判断:(a)当1时,属于Na

5、2SO4水型;(b)当1时,属于NaHCO3水型。(2)Na+/Cl-1时,说明水中的Cl-当量数大于Na+,会形成MgCl2或CaCl2水型。究竟是哪一种水型还要进一步判断: (a)当1时,属于MgCl2水型;(b)当1时,属于CaCl2水型。2、简述天然气粘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天然气的粘度在高压和低压下,其变化规律不同:(1)在低压下的气体粘度变化规律:气体粘度与压力无关;随温度增加气体粘度增大;烃类气体的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少;非烃类气体的粘度较大。(2)在高压下的气体粘度变化规律: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3、在油气分离的过程中,一次脱气与多次脱气

6、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多级脱气和微分脱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一次脱气与多次脱气的区别:通常一次脱气比多次脱气分离出的气量多,而油量少,亦即测出的气油比高;而且一次脱气分出的气相对密度较高,说明气体中含轻质油较多。而多次脱气时分离出的气量小,相对密度低。(2)多次脱气与微分脱气的区别在于微分脱气的基数很多,而每次压力下降又很微小,经过很多次(甚至无数次)降压直至降到最后的指定压力(如大气压)时为止。而多次脱气只分几次降低压力。(3)无论是哪一种脱气方式,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伴随流体压力降低而出现的原油脱气现象。4、简述典型未饱和油藏地层油各参数高压物性随压力的变化规律。 (1)地层油密度:当PP

7、b时,随压力增加,原油密度增大。(2)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当PPb时,随压力的增加,溶解气油比越来越大;当PPb时,随压力的增加溶解气油比不再变化。(3)地层油体积系数:当PPb时,随压力的增加,体积系数增大;当PPb时,随压力的增加,体积系数减小。(4)地层油的粘度:当PPb时,随压力的增加,原油粘度减小;当PPb时,随压力的增加,原油粘度响应增大。5、画出单组分的P-T相图及双组分的P-T相图,比较其异同点。比较单组分的P-T相图和多组分的P-T相图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C点即临界点,该是泡点线和露点线的交汇点,在该点处,液相和汽相的所有内涵性质诸如密度、粘度等都相同。(1分)不同的

8、是:(1)单组分体系的P-T相图是一条单调的曲线,称为饱和蒸汽压线,它是泡点线和露点线的共同轨迹,泡点压力就等于露点压力;而双组分体系的P-T相图是一开口的环形曲线,CE是露点线,CAF是泡点线,泡点压力不等于露点压力。(1.5分)(2)对于单组分体系来说,临界点所对应的温度和压力是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而对于双组分体系来说,临界点所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已不再是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和压力,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是CT点,最高压力点是Cp点,将此温度和压力定义为临界凝析温度和临界凝析压力。(1.5分) (图得4分,区别得四分)单组分体系的P-T相图多组分体系的P-T相图6、根据下面的相图

9、(P-T图),判断图中的各点属于何种油气藏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A点:纯油藏。在原始压力和温度下,该体系是单一液相的原油。B点:饱和油藏。B点的压力即为油藏泡点压力或饱和压力,它是原油开始脱气的最高压力。L点:带气顶的油藏。原始条件下油藏处于两相区,由于气、液两相的重力分离作用,原始状态下气体体积聚于油藏构造高部位,形成气顶。E点:凝析气藏。特点是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界压力,而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界 凝析温度之间,E点位于等温反凝析区的上方。 F点:气藏。特点是在等温降压的采气过程中,也不穿过两相区而始终保持单一气相。7、下图表示不同比例的甲烷和乙烷混合物的相图,从图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0、1)任何双组分混合物的两相区必位于两个纯物质饱和蒸汽压线之间;(2)混合物的临界压力都高于各组分的临界压力,混合物的临界温度则居于两纯组分的临界温度之间;(3)随着混合物中较重组分比例的增加,临界点向右迁移(即向重组分饱和蒸汽压线方向偏移);(4)混合物中哪一组分的含量占优势,露点线或泡点线就靠近哪一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5)两组分的浓度比例越接近,两相区的面积就越大;某一组分的浓度很高时,两相区的区域窄长。8、影响地层原油的粘度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如何影响的?(1)原油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粘度高低的内因。一般来说,原油的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原油中重烃含量的多少影响原油粘度,一般原油的密度

11、越大,粘度越高。溶解气油比越大,粘度越低。(2)影响原油粘度的外因有温度和压力:温度升高,原油粘度降低。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大,原油粘度也相应增大,当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随压力的降低,原油粘度急剧增加。9、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颗粒的大小及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的大颗粒岩石一般孔隙度比较大。(2)颗粒的分选性。岩石颗粒越均匀孔隙度越大,岩石颗粒分选程度差时,孔隙度变小。(3)岩石的矿物成分与胶结物质。泥质胶结的砂岩较为疏松,孔隙性较好。伴随胶结物质含量的增加,粒间孔隙显著降低。(4)埋藏深度与压实作用。随着埋深的增加和上覆岩层的加厚,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致使孔隙度急

12、剧下降。碳酸盐岩的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十分显著。(5)成岩后生作用。一方面受构造力作用储层岩石产生微裂缝,使岩石孔隙度增加;另一方面地下水溶蚀岩石颗粒及胶结物使岩石孔隙度增加,而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充填,导致岩石孔隙度减小。10、岩石中最常见的胶结物有哪些?如何划分胶结类型?胶结类型如何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1)岩石中常见的胶结物是泥质胶结物和灰质胶结物。泥质胶结物又称为粘土矿物,油气储层中常见的黏土矿物以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绿泥石及混合层等含水层状硅酸盐为主;灰质胶结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为主。(2)胶结类型通常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含量的多少、沉积条件以及沉积后的一系列

13、变化等因素。胶结方式可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及接触式胶结。(a)基底式胶结:胶结物含量高,胶结强度高,孔隙类型为胶结物内的微孔,储集油气物性很差;(b)孔隙式胶结:胶结物含量不多,胶结物多是次生的,分布不均匀,多充填于大孔隙中,胶结强度次于基底胶结。(c)接触式胶结:胶结物含量很少,岩石孔隙性、渗透性均好。11、不同粘土矿物对储层的潜在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蒙皂石:蒙皂石对储层的最大伤害是它对水有极强的敏感性,特别是钠蒙皂石,遇水后体积可膨胀至原体积的600%1000%。(2)高岭石:高岭石对储层的潜在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充填粒间孔隙,降低岩石渗透率;二是在流体剪切力作用下极易从岩石颗

14、粒上脱落和破碎,造成高岭石微粒堵塞岩石孔隙喉道。(3)伊利石:鳞片状的伊利石主要通过减小孔隙的有效渗流半径而影响储层的渗透率;而纤维毛发状、条片状的伊利石对储层的影响分三个方面,一是这类伊利石在空隙中交错分布,使储层渗透率显著降低;二是这类伊利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并强烈吸附水,使岩石具有很高的束缚水饱和度;三是受流体剪切力作用,这类伊利石易破碎,堵塞孔隙吼道。(4)绿泥石:储层中的富铁绿泥石遇酸会溶解并产生沉淀,从而堵塞孔隙吼道,伤害储层。12、影响渗透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沉积作用:一般疏松砂岩的粒度越细,分选性越差,其渗透率越低。粒度细、孔隙半径小,则岩石比面大,渗透率低。(2)

15、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主要使孔隙通道急剧减小,渗透率大大降低;胶结作用使孔隙通道变小,孔喉比增加,粗糙度增大,因而使渗透率降低;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对渗透率也增大。(3)构造作用与其他作用: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和裂隙使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增大。特别是对碳酸盐岩储层。13、在下面的四幅图里面,都是岩石-油-水体系,要求判定各自的润湿性,并画出润湿接触角。 1油 2水 3固体14、如下图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说明三个区A、B、C的特点。 (1)A区(单相油流区):SwSwi。曲线特征表现为:水以水膜形式覆盖在岩石颗粒表面,为束缚水,不流动,对油流动影响小,油占据主要流动通道。Krw=0,Kro1;随SwKro微小。(2)B区(油水同流区):SwiSw1-Sor。曲线特征表现为:Sw较低时,水易被油打断,形成水滴、水珠,产生珠泡效应、贾敏效应,使得随Sw微小Kro;Sw较高时,油易被水打断,形成油滴、油珠,产生珠泡效应、贾敏效应,使得随Sw微小Krw;Sw适中时,油水沿各自的一套流通通道流动,珠泡效应、贾敏效应大大降低乃至消失;阻力效应明显,Krw+Kro出现最低值。(3)C区(纯水流动区):S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