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红星杨.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86293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红星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神奇的红星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神奇的红星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神奇的红星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神奇的红星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奇的红星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红星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奇的红星杨在八路军总部旧址武乡县王家峪村南名叫寨湾的河谷里,耸立着一棵高达八丈、粗可两抱的参天白杨。凡是来太行老区的人,在参观瞻仰八路军总部旧址时,都要到这棵白杨树下拾几根树枝儿,作为永久的纪念。如果你想知道白杨树的秘密,就去树下捡一根它身上落下的小树枝儿,从关节处析断,你立刻就会看到,两个剖面的正中心,各自有一个十分规则的五星。它棱角分明,色泽殷红,就像一件精心镌刻的微雕艺术品,真是天设神造!你看,它多像当年红军帽子上闪闪的红星?多么巧合,种下这棵树的,正是红军的创始人,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同志!于是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叫她“红星杨”。就是这棵苍劲挺拨的“红星杨”记叙了朱总司令在锋火太行山上

2、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1937年9月,朱总司令受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托,亲自率领八路军总部和三师之众,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9年秋天,他们来到了太行山西麓武乡县的王家峪村。当时为了粉碎日、伪敌人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根据地的军民于“前门打虎后门拒狼”的战斗间隙,在朱总司令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这天,正是农历清明节,晴空万里,风和日暖。朱总司令带领总直机关和当地村民,在王家峪河谷里,摆开了植树造林的“战场”。那小河两岸,山上山下,男女老少,人山人海,铁锹、镢头上下飞舞,欢歌笑语此起彼伏。青年自卫队员刘新林,正在寨湾河边挖坑植树,忽然对岸走过二十几个手提镢头、肩扛树栽子的

3、八路军。刘新林擦把汗水,定晴一看,原来是朱总司令带着警卫班来了。刘新林赶忙迎上去向朱总司令说:“你整天那样忙,还来参加植树?”朱总司令微微笑着说:“老乡,咱们不光要保卫根据地,还要好好建设根据地。来,咱们选择一下栽树的地方”。选好地盘后,朱总司令脱下外衣,挥动镢头刨起坑来。刘新林看见总司令使用镢头那样顺手,动作那样熟练,挖的树坑距离均匀,不禁赞叹道:“老朱,你还真有两下子啊!”卫士长李树槐翘起拇指说:“咱司令的本事大着哩!在井岗山挑粮上山头,延安种南瓜、西红柿,哪样不是第一名。今天栽的这棵白杨树,肯定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树坑挖成了,树栽子也选好了,朱总司令把树栽子插进坑里,用土埋好后

4、,又要垒个小蓄水池,累得满头大汗。刘新林和战士们都想过来帮忙,可总司令笑着谢绝了:“行了,行了,你们去打水、刨圪针吧!”朱总司令说:“栽法差不多,只是树种不同。小时候,我在四川老家也是个栽树迷,房前屋后栽了许多柏树、桑树、香樟和毛竹。”他擦了把汗问到:“老乡,我听说你们这里有句种树口诀:栽树没巧,深刨实捣,对不?”没想到朱总司令来王家峪不久,对当地的情况了解得这么透彻。刘新林激动地望着红光满面的朱总司令,连声答道:“对,对!”白杨树栽好了,朱总司令在树苗周围用酸枣刺扎了一道护树小篱笆。这一天,朱总司令带领军民在王家峪一带植树两万多株。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精神焕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着自己美丽的

5、家园。几十年间,遭受过旱魔水患,经历过政治风暴袭击,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看看朱总司令当年亲手栽植的那棵“红星杨”枝繁叶茂,傲然挺立,乡亲们就都有了主心骨,坚信跟着共产党就有好日子过。目前,他们在这一带筑坝30余条,植树70万株,建设果园800亩,现已有一半挂果,去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14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759元,比1978年增长了10多倍。八路军的传说,朱老总的遗风,“红星杨”的神奇,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正在化作巨大的物质力量刘邓首长的“拴马树”李翠萍 崔建英题引:在邓小平同志去世的日子,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大门外的一棵“刘邓首长的拴马树,”突然泣血枯死,曾轰动了四面八方,都来瞻仰这

6、棵神奇的枣树我们武乡人有个习惯,就是房前屋后的树死后,房主就立刻将它砍悼,以免影响“风水”和环境。但在王家峪总部旧址的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旧居前,却有一棵枯死数年的大枣树一直屹立在那里,并有人树起一块保护标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枣树,而是刘邓首长的拴马树。它的一枝一叶,都记载着刘邓首长的笑容笑貌。他的每一道年轮都铭刻着刘邓首长与太行人民的鱼水深情村里的老人们都记得,抗战初期,朱彭总副司令率领三师之众东渡黄河,开赴华并,挺进晋东南,进驻王家峪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汪平从前线回来到总部汇报工作或参加军事会议,总是把马拴在这棵枣树上,然后谈笑风生地去见朱总、彭

7、总和左权参谋长;也常从这棵树上把缰绳解开,然后飞身上马,去指挥白晋战役,反顽战役,去组织百团大战和生产自救运动。有一次,刘邓首长回总部开会,刘师长的警卫员因抄近道踏坏了老百姓的麦苗,刘师长回到总部,把马拴在树上,将警卫员叫过了老百姓的麦苗,刘师长回到总部,把马拴在树上,将警卫员叫过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在这块地边竖起了一块禁牌:“爱护群众庄稼, 走田间近道”。还有一次,一二九师的三八六旅在王家峪整军,邓政委来视察指导工作,找村长朱银江了解部队的群众纪律,还在他家吃了一顿便饭。饭后,邓政委给朱银江留下半斤米票。朱银江想,这米票无论如何也不能收,便一直追到总部大门口。这时,邓政委已翻身上马,准备

8、启程。他深情地对跑来退米票的朱银江说:“老乡,我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子弟兵要爱护老百姓。要求部队做到的,我这个当政委的首先要做到”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峥到这棵枣树,朱银江的眼前便叠印出邓政委那精悍而又慈祥的面庞一九九七年正月十三日,邓政委与世长逝,老区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之中。十六日上午,王家峪干部群众在刘邓首长旧居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来寄托对邓政委的哀思。那天会后,人们久久不肯离去。有的在刘邓首长旧居前久久徘徊,有的伫立在大门口的枣下凝视。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快来看啊,枣树泣血了”人们都涌过来,只见那久经沧桑、肌肤糙裂的树干上,一个茶杯口粗的树洞里,一道血红血红的水流淌出来!一

9、位古稀老人撩起衣襟,擦着眼泪,泣不成声的说:“老枣树啊老枣树,快告诉我:你是在心痛吗?你是在泣血吗?”人越聚越多,事越传越神,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们奔走相告,都来目睹这“伟人仙逝”的奇异现象。那年春天,这棵枣树再没有抽芽发叶,再没有开花结果,显然是枯死了。不知是因人以树传,还是因树以人传,这棵刘邓首长“拴马树”确是成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神秘的人文景观,招来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的瞻仰。不管“老树泣血”也好,“伟人仙逝的异象”也罢,植物学家自会有他们科学的解释;然而这棵“拴马树”毕竟可以寄托老区人民对刘邓首长深切的怀念之情,毕竟可以慰籍因对刘邓首长神往而常常不能平静的心境啊!“圣人泉”的故事在八路军总

10、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陈列着左权副参谋长用过的铁镐,和“圣人泉”的照片,记载着一段军民鱼水之情的左权将军的不朽功绩。“圣人泉”,位于武乡县东七十华里处的水华山下的左会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前总参谋长左权同志,带领总部特务团战士挖出来的一股泉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二郎担山赶太阳从这里路过,在左会村前的水华山上住了一宿,那天晚上,二郎神拿出一宝葫芦神水,喝了一半,留下一半,然后把宝葫芦一放就睡着了。第二天五更时分,二郎神一觉醒来,就对着山下的左会村发出了雷霆般的巨吼:“接水接水。”可是,当时村里的老百姓正在酣睡,没有一人出来接应,惹恼了性情鲁莽的二郎神。他劣性大发,飞起一脚将宝葫芦踢翻。宝葫芦

11、里的神水“哗哗”地流出来,涌进水华山里,只见山岩上留下两行诗:“欲得圣间长流水,除非圣人过山峦”。千百年来,不管人们怎样在这里烧香瞌头,求神祈雨,圣人始终不曾进得山来,干左会照样还是个干左会。当时民间曾留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圣人泉,圣人泉,埋在山底几千年。农夫日日想,牧童夜夜盼,村姑且流尽辛酸泪,八十老翁眼望穿有朝一日圣人来,泉水滚滚浓田园。一九三九年七月,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参谋长,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迁至左会东南的砖壁村。是年冬,总部又在左会南边的水腰山里创建了华北敌后最大的军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同时,八路军一二九师医院也进驻左会村。一九四一年夏天,日本鬼子对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疯狂

12、“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妄图一举吃掉我总部首脑机关,消灭八路军主力,摧毁黄崖洞兵工厂。同时,百年不遇的大旱,也在太行山上漫延开来,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了保卫总部,兵工厂,指挥反“扫荡”作战,左权将军常奔波在这一带的千山万壑之间,有时,还到左会村的一二九师医院看望病员,找医生谈话。一天,左权将军又来到左会村,了解的医药卫生情况时,发现这里水源奇缺,十年九旱,水井干涸,水溪断流,老百姓没水吃,卫生员给伤病员洗衣服,还得跑二十多里路。左权将军把左会村缺水的事记在心上,回到总部和其它首长一商量,便决定由它亲自率领总部特务团一部,上水华山找水。山上怪石嶙峋,荆棘遍地,根本无路可走。左权

13、将军在老乡的带领下好容易才爬上山顶。他打开地图,把尽收眼底的山头、峭壁、深沟、大树、古庙、碑亭,一个个标在上面。他们碰到庙宇,就进去考察古碑;遇见山洞,就进去看着里边的地层,观察一下干湿,仔细探索水源迹象。左权将军的脸庞消瘦了,咀唇干裂了,疾疱也疼得厉害。警卫员劝他歇一歇,他都微笑着说:“水还没找出来,我怎好休息!”卫生员不高兴地说:“医院转移个地方不就行了,干嘛非要找水不可?”左权将军语重心长地说:“同志,咱们可以转移,可老乡怎么办?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克服!”在一处断崖下,左权将军发现这里树木格外葱郁,花草特别茂盛,拨开古藤一看,见有湿润的泥土。左权将

14、军端详一阵后,对大家说:“根据树木、花草、地层、土色判断,这里确象埋有泉水,可以挖挖看。”一连几天,左权将军和战士们顶着烈日,挖山找水。挖着挖着,忽然“哗”地一声,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喷涌而出。泉水挖出来后,左权将军又带领军民,叮叮当当,开山凿石,修了一条五华里长的水渠,把泉水引下了左会村。从此,这一带群众,都亲切地称左权将军是“左圣人”,称左权将军和战士们挖出来的水为“圣人泉”。吃水不忘打井人李志宽 张凤儒一九三八年,清明节过了,小松山一带新开垦荒地上撒下了一层肥料。眼看该播种了,可是入春以来,根本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老天偏偏瞪了眼,又是一连半月无滴雨。按

15、节气讲,象青菜、大蒜等各种蔬菜和春麦,早该下种了。可是旱井里仅有的一点水,也快完了。担水点种吧,得到三十里以外的柳沟湾去担。别说浇地点种,就是人吃的水也十分困难,一盆水总产洗了又洗,用了再用。八路军总部的战士们眼巴巴地望着天,心急如火;遭怕了旱灾的地群众更加慌起来,久旱不雨,水成了最吸引的东西,不以回天之力,进行抗旱,播种就要落空。干旱日趋严重,麦苗儿也被烤得低垂下头来。朱总司令和警卫员们正在新开垦的荒地上打坷垃。农民李海林相跟着三、四个人走来,坐在坡地边,抽着旱烟和朱总司令谈起砖壁村缺水事来。“唉,说起水来真伤心啊!”李海林长长叹了一口气说:“俺村这鬼地方,过去每逢干旱,粮食大部不收,人畜大

16、闹灾荒。古人传下来的歌谣说:干砖壁,砖壁干。正月吃光旱井水,二月担水三十里。要想找到活泉水,总得太阳朝西起。”“还有呢,”另一位年轻人苦笑了一声,抢着补充说,“有女人不嫁砖壁村,无吃无穿无水井,干死蛤蟆饿死鼠,洗锅婆媳把气生。”“是啊!在这架干山腰里,有十几天不下雨,石厚土薄的山坡上,郝脚踩去火烫火汤,根本捉不住苗。有时禾苗出了土,在烈日烧烤下,活活枯死。收颗粮食不容易呀。”李海林接住那个年轻人的话说。“这里就找不到泉水吗?”朱总司令关切的口吻问道。李海林悲伤地摇着头。“就不能从松山脚下打一眼活水井吗?”朱总司令接着又追问了一句。李海林看了总司令一眼,唉了一声。那天晚上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朱总司令却没有一点睡意,他翻来复去地寻思着:砖壁村有小松山,有山必有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