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8628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有效提问.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提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提问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早在教学诞生之时就存在了,千载而下,长盛不衰,足见其永恒的生命力。提问人人都会,但采用不同的策略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相反,无效的提问,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冲淡教学的重难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其结果是教师疲劳,学生无聊,课堂效果根本没有实效。关键词:有效提问 策略 思维 兴趣 有效性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先哲苏格

2、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提问,会推波助澜,把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向新的境界;一堂讲究提问技巧、策略的课,会一环扣一环,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作为一

3、名数学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去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一、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课堂气氛”,一改以前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1、提问随意性大。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 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质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2、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事

4、实性问题比例较高,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或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比较少。 3、提问缺乏艺术性。由于问题过于呆板、机械,或者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致使学生很多时候成了“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 4、提问深度把握不准。有些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5、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据专家统计发现教师课堂上所提的42的问题属于可以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或具体事实的低效问题;38的问题是类似于“好不好?”

5、“对不对?”等无效提问;只有20的问题具有探究和指导意义的问题。显然,这样的一个提问结构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针对提问的技巧方面和风格方面进行研究。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的提问,使得整个课堂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二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意义与原则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

6、性的提问, 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课堂上,教师为什么要提问? 为什么要提问,大多数的老师认为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学生是否理解了讲授的内容,把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受这种重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只关注“记忆性”或“复述性”提问,把提问变成了询问(亦或审问)的工具。提问不仅是评价学生、调控教学的手段,它更为重要的功能是要充分展开师生的思维并促进教学对话,那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正是促

7、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 1、评价学习效果。提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获悉学生的种种错误理解。如果不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无法意识到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和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问力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他们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或理解,这样教师才能发现教授沟通上的错误。2、诱导学生参与。更确切地说,提问是使学生处于“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的思考状态,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有效提问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课堂提问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

8、,应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3、促成对话教学。有效的提问以及即时的应对、反馈是对话教学的生长点。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对话来实现的,具体包括与世界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教学对话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习,使教学过程远离说教的特性,变成学生一种自然、自发的行为。 (二)、什么样的设问更有价值?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

9、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1、超越性地设问,为学生打开一片天很多教师的设问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记忆或复述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会照本宣科地给出“异口同声”的“完美”回答,但这些脱离学生生活和感受的问题则显得呆板、教条。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回忆、复述性的问答,总以为答案在书上,没有意识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一个好的设问,不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回忆、

10、再现,提问内容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由此,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与应用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为学生打开另一片认识与思考的天空。2、开放式地设问,把教学导向对话开放式地设置问题才能促成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对话。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戴维斯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开放性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

11、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多数教师的提问以封闭性问题为主,有的问题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否”,还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答案,而且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常识型问题。在获取学生的回答方面,开放式的、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比封闭式的、缺乏思维的问题更有效。开放性的问题,要能够广泛囊括教学内容,又能明确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思维操作,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对问题的导向作用,以便能够在提问过程中收放自如。开放式问题的措辞和语调要表明问题的意向,如问题主干的设置上可以运用“什么”、“为什么”、“怎么”和“以什么方式”这样的词取代“能不能”、“会不会”这类的限定性词语,为学生参与

12、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创造时机。3、逻辑性地设问,让思考向深处发展有些教师虽然设置了很多问题,但各个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彼此间没有问题转换、缺乏明显的逻辑联系。这种孤立式设问,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散乱的事实性知识,却无助于他们完整的思考问题,也影响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变换和组合,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富有逻辑性的连续设置问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成网状的知识系统。逻辑性的设问,是指教师要提出“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有逻辑性的渐次推进提问,需要老师讨论的内容有递进式的把

13、握,在问答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接触问题的核心。然而,我们教师的提问一直陷入讲解太多主题、讲解过多陈腐的或毫无意义的琐细知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考虑如何以有效知识为核心组织学习内容,从深度上探讨发展这些理论。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要求备课时作创造性地劳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要把握好以下“四度”。(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顾,也不会让

14、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规律。在教学中,对于有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些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度,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

15、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且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如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要求教师选好、选准问题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以达到知识内化及迁移的目的。 2、从教学法的角度思考 精心设计问点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精心设计“好”问题。(1)在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可以先提问: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 = 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