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85898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一 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少习骑射,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少习骑射(3)长而益精()(2)市鞍马()(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2)买(3)更加

2、(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二 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1)好书之人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

3、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1)(2)(3)1、(1)毛病(2)只是(3)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三 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

4、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1)给眼泪通“值”价值(4)就2、A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

5、害。四 居安思危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必固其根本()(2)德不厚而思国之理()(3)戒奢以俭()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3、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4、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世界也很和平了,不需要再谈什么居安思危了。对这种说法你赞同吗?谈

6、谈你的看法和理解。1、(1)使巩固(2)治好,安定(3)戒除2、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4、不赞同。理由略。五 陈元方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

7、的“法”的意思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3、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文中“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5、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3、A4、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5、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六 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8、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矣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1、C2、街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

9、变成真有老虎了。3、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七 太宗有骏马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无病而暴死()(2)使公以马杀人()(3)必轻吾国()(4)公乃释罪()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皇后谏言

10、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1、(1)突然(2)因为(3)轻视,看不起(4)免去2、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3、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解才改变主意。4、劝谏齐谏公不要杀养马宫人。八 长者子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旋流处,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 语众人言(

11、)(2)不能前进至于宝所()(3)举船商人没水而死()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1)告诉。(2)地方或处所。(3)权。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入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3、答案示例:(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2)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九 李惠拷皮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

12、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同释重担()(2)惠遣争者出()(3)以杖击之()(4)薪者乃服而就罪()2、李惠对州纲纪(即州主簿)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1、(1)认为(2)等到(3)原因(4)的原因2、(1)捧着进献给厉王。(2)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3)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4、略。十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

13、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王以和为诳()(2)及厉王薨,武王即位()(3)使人问其故()(4)此吾所以悲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而献之厉王。2)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3)泣尽而继之以血。3、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4、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14、。1、(1)通“悦”,高兴(2)使命出使(3)对2、D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4、以民为本十一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赵威后:赵惠文王妻。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岁:年成。恙:忧患。苟:如果。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使者不说:()(2)臣奉使使威后:()()(3)不然()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何恃而往B、卖炭得钱何所营

15、C、彼不我恩也D、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什么样的思想?1、D2、(1)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2)就算国君赏赐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3、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启示略。十二曾子辞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衣敝衣以耕(衣服)B、反,复往,又不受(反复)C、人则献之(提出)D、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保全)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3、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