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85442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遇到的问题和措施.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不仅要求食品营养丰富、有风味、安全卫生,而且要求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与此息息相关的养殖业却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诸如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禽流感、猪不明高热病时有发生,养殖业排污治理问题日趋严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风味问题等已摆到议事日程,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应对?一、畜禽疫病防控 1、存在问题近十年来,畜牧业产值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因疫病造成的畜禽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一倍多,疫病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老病抬头,外病传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困难。随着我国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经营范围扩大以及畜禽

2、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导致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禽流感等已经控制的疫病又重新抬头,呈扩散蔓延之势。同时,由于一些疫病长期流行,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其症状、病变出现非典型化,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导致这些疫病长期存在,不能有效地得到控制,常常造成畜禽大批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增多,我国从国外引进种畜、种禽、野生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显著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监测手段,配套措施不力,使蓝耳病、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传入,其流行有扩大趋势。由于防治措施不得力,饲养环境较差,病原污染严重,消毒不严格,加之一些免疫抑制

3、性疾病的出现,常常导致同一畜禽感染多种病原,使病情复杂化,往往导致诊断错误,延误了疫病的治疗。同时由于多种病原混感,影响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部分原有病毒病在流行过程中未能充分掌握其病原体的变异规律,常引起误诊和免疫失败,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在防治细菌病时,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细菌产生耐药性。 防疫体系落后,整体防疫水平较低。我国兽用疫苗和兽药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生产设备与工艺落后,使疫苗和兽药的质量不高,不少产品达不到GMP 标准。二是一些地区对兽药市场监督不利,导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兽医人员专业文化水平偏低,很

4、难适应当前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的需要。四是疫病实验室诊断工作开展不够,畜禽疫病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手段,靠肉眼观察,降低了动物疫病诊断的准确率,影响了疫病的有效防治。加之一些用户缺乏科学防治常识,滥用疫苗和药物,使一些疫病不能有效控制,这样既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又增加了畜禽的饲养成本,并且使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影响畜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就目前来讲,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2种畜禽疫病。尽管高致病性禽流感暂时得到控制,但很有可能会持续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世卫组织正联合各国专家研究和分析禽流感传染源以及更有效地遏制禽流感的疫苗。现阶段我国禽

5、流感疫苗的生产量足够我国养禽业防疫注射的需要,加上我国已总结出应对禽流感的成功经验,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不能丝毫放松警惕,以防止禽流感反弹。同时,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还有禽流感疫情,传入的威胁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国家禽养殖量大,全国饲养量达140亿只,分布面又广,很多地方防疫条件还较差,防疫难度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国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去年以来,全国已有26个省份先后发生猪不明高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通过采取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扩散蔓延的趋势目前已得到初步遏制。与去年相比,今年发病的范围明显缩小,发病率明显降低。尽管如此,我认为

6、最值得关注的是:养猪业应该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对养殖环境、疾病防控、畜种和猪场管理怎样做得更好。一句话:“预防大于保健,保健大于治疗,一定要实行全程健康养殖。” 2、应对措施 尽快建立完整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应急防疫和长效防控的关系,新时期的动物疫病防控要由应急防控为主转向长效防控为主、应急防控为辅。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运作机制,同时在免疫评估、检疫规范、流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三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特别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动物防疫责任,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面纳入对乡镇政府的综合目标

7、考核,同时要强化部门、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畜牧业主体的防疫责任体系,实现群防群控。明确各级兽医部门的责任和权利,减少兽医工作的政府行为,兽医兽药执法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四是加强各级兽医部门的力量,把一些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高学历人员充实到兽医工作第一线上来,对现有兽医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兽医防疫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依靠科技创新,应用科学的免疫程序、消毒措施、防疫设施,提高防疫水平。 制订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行动计划。一是强化动物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在目前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外引动物报检和指定通道制度。二是控制环境污染,消除疫病隐患。引起畜禽疫病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8、,其中环境污染是引起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许多畜禽饲养者缺乏疫病防治常识,不能按规定处理病死畜禽,畜禽舍消毒不严格,甚至干脆不消毒,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发病畜群实施扑杀、清群、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力求在疫情发生地消灭病原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疫病隐患。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追踪,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动物疫情多种多样,用于动物疫病防治的疫苗种类较多,免疫程序也很多,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必须以免疫监测结果为依据,了解疫病流行情况和疫苗的免疫水平,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就能有效地控制主要传染病的发生。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素质,转变饲养方式。一是要

9、不断开展对广大农民,特别是畜禽养殖户的科普教育,提高生产者自身的素质。尽快建立起防控动物疫病责任以生产者为主的管理机制。要使动物免疫、报检等成为生产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增强广大群众的执法意识。三是要努力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畜禽散(放)养作为一种伴随中国农民几千年的传统畜牧业的落后饲养方式,由它带来的诸如植被破坏,污染环境,甚至人畜混居的不良卫生状况等问题,也不利于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此外,鸡不能与猪混养,就算在一个养殖小区内,鸡也不能与鸭、鹅等水禽混养。否则,一旦发生疫情会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建议结合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把养殖小区建设问题一起

10、纳入议事日程,创造条件改变这种落后的饲养方式,使得农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二、养殖业排污治理 1、存在问题我国畜牧业生产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畜禽业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体污染。三是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与扩散,使近年来一些本已灭迹的疫病又有发生。四是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主要是饲料中乱用滥用抗生素、违禁药物、重金属、促生长剂等,部分残

11、留物质随粪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目前,由于大部分养殖场未能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畜禽养殖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污染大户。尤其畜禽养殖从农户分散养殖转向专业化规模养殖后,导致农牧脱节、粪污密度增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恶劣的养殖业污染源。据测算,1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向周围排污3万吨,其中含107吨氮和31吨磷,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地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微量元素高铜、高锌和重金属元素如砷、铬、镉、铅等对周边环境土壤、水源的污染,不仅有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可能威胁人类自身发展。畜禽养殖场产生大

12、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另外,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细菌量增大,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排污治理任务艰巨。我国环境保护“十五”规划中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作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工作,相继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近年来,通过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控制畜禽污染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应用环保饲料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添加畜用防臭剂减轻畜禽排泄物气味;生物和生态净化方

13、法;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农林牧业生态工程技术等。但是,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速度快,发展资金不足,设备和技术落后等原因,90%的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不经处置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严重阻碍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部分干部对畜禽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认识不足,把畜禽业环境污染治理认为纯粹是畜禽养殖场和加工企业的事,在制定畜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资金投入等方面力度不大。一些畜禽养殖场(户),缺乏环保意识,以牺牲生态环境来获取经济效益。另外,治污成本较高也影响畜禽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以5000头存栏肉猪测算,其治污配套费用一般需80万元,平均每头160元。污染治理缺乏长效机

14、制,相关法规政策体系、投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建设的不尽如人意,也影响畜禽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对措施 加强养殖管理,实行生态养殖。在本世纪初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出台是我国在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应大力宣传贯彻,付诸实施。一是要加强卫生管理。对畜禽圈舍及时清粪、防潮除湿。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组织舍内通风,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减少舍内微粒和微生物。在圈舍内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尽量做到粪水分离。二是增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15、吸收率。加强和优化死禽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将病死禽畜进行焚烧或深度掩埋等科学处理,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限制药物使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残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的建设与管理,抓好畜禽血液等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建立生态养殖。遵循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以农牧结合、渔牧结合、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沼果或牧沼、牧鱼、牧蔬粮并举的生态畜牧小区。把养殖生产放在一个大农业生态循环圈中,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增加投入,制定政策,建立防污长效机制。财政应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建立专项基金,对

16、推广养殖业环保治理新技术的企业予以财政补贴;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立防污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大对发展沼气支持的力度。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治理畜禽粪便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厌氧发酵装置,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处理污染使用的动力、而且可以获得沼气,排放的渣和液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二是要合理规划禁养区和养殖发展区。大力推进分散饲养向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方式转变,利用技术和资金,引导养殖业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之路。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和生态型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应由环保部门与畜牧部门配合统一规划建圈舍。三是合理选择场址。建设养殖规模场要考虑交通便利,但也不能离公路太近,在很好解决用水情况下,尽可能在离开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