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85296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理解内容.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日期12.12模块新授课题艺术和生活理解内容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12.17-2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加大阅读量,充分调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教

2、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内容。课标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文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学方法 默读 朗读 齐读 小组合作知识链接月光奏鸣曲 课时分配4课时第一课时伯牙绝弦(12.17)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感情。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重点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 洋洋兮/ 若/ 江河 伯牙谓/ 世

4、/ 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1、文章中讲了两个人,他们是:。(板书:伯牙 钟子期)2、读了课文你们是否发现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板书:善)这个“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样呢?3、“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太棒了!真好!太妙了!)4、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5、齐读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四、品味知音之情1、同学们,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找一找,划下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细细读第二句,思考从哪里具体写出“伯牙

5、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泰山呢?(巍峨高大)从哪看出?(峨峨)读句子,读出泰山的巍峨。(指名读)钟子期只用“峨峨”两字就表现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个“峨”是高大,他却用了两个“峨”。3、同学们“善哉”用现在的话就是生:“好啊!太棒了!真好!太妙了!”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细细读第三句,用朗读读出感受。(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汹涌澎湃 无边无际 水势浩浩荡荡)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吧!4、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正所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细细读第四句,结合刚才的理解,说说这

6、句话的意思。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知道。“念”与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会知道。5、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他死后,俞伯牙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猜一猜“谓”在这个地方可能是什么意思?认为、觉得。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 “乃”的意思接近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词?于是,就 “复”呢?再 于是就把琴摔破,把琴弦弄断,一生不再弹琴了。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读完绝弦伯牙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也许你会对这些诗句有更深的理解,请再读一读吧!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

7、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现代)华而实知音 2、学生交流。六、达标检测:按原文填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二课时 月光曲(12.18)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二、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画出盲姑娘两次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读一读,说说贝多芬

8、开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体会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变化?(默读回答: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快速浏览,找出哪自然段是写月光曲的?(第自然段)、默读第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图画,找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进行评价。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月光曲,看着图画或闭上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自然段,回答问题: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

9、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逐渐增强,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哥哥看到妹妹脸上恬静的表情和睁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她当然不可能产生像她哥哥那样的联想,所以只是说她“仿佛也看到了”。三、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板书:听看弹听看又弹文章哪几自然段写的这个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回答。同桌分配角色朗读兄妹俩的话,说说当时贝多

10、芬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读段)四、填空、贝多芬没有回答姑娘的话,只是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当时他想到了_想到了_想到了_。(出示投影,学生口头填空)、小结:这些都与什么有关?(环境)板书:月光穷兄妹、说说当时贝多芬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就对,老师不要限制。 (是课文省略,下文“让我再给您弹一曲吧”就是回答。)五、总结全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热爱人民,同情穷人,热爱大自然。)六、朗读欣赏

11、评读、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名读,讲评。(让学生适时互相点评)注意:整篇课文的朗读应该是徐缓的、抒情的,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才用高昂的语读。要注意表达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时的体贴、懂事,贝多芬来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猜出自己后的愉快、激动,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七、达标测试题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

12、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第三课时蒙娜丽莎之约(12.19)一、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2、介绍达芬奇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

13、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二、出示学习目标1、 识记本课的词语。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

14、句子。(2)、想想课文围绕蒙娜丽莎画像写了什么?A、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B、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C、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四、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自然段。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