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84885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与经济协调性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国际上对金融和经济这两大概念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其中,金融指的是一个包括了多个部门和众多金融业务,本身较为复杂的系统,其本身的各个方面都同经济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以金融和经济为切入点,通过对二者协调性本质、影响因素等内容的分析,从而就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以期可以为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金融;经济;协调性 我国在近几年提出和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可持续和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性原则的。而金融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服务。但也因为金

2、融活动同经济的联系十分密切,使得现代市场对金融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由于金融和经济间高度的互相依存关系,所以,如何推动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便成为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一大问题。因此,找出当前影响二者协调性的措施,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一、金融和经济协调性的本质 虽然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但这些关系之间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借助融通资金来建立的。为经济活动开展和进行融通资金,一直都是我国金融系统功能最为基本的工作职能和根本要义、是金融行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系统中各个方面对于金融系统所提出的根本性需求。尽管有时融通资金提出的需求时通过分货币形态的资金

3、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最终却需要依靠货币形式来实现,由此可以发现,货币供求间存在的矛盾,就是在协调经济和金融二者关系时存在的主要矛盾。目前,货币供求间的协调性主要包括了货币供求总量间的协调性和供求结构间的协调性。此外,货币供求总量本身的协调性,有效的反映了金融同经济总体间的协调性;而货币供求的结构协调性则反映了同经济中某个子系统或者是经济某一方面的协调性。 二、影响二者结构协调性的因素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小型企业都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融资难作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类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获得制

4、度内金融的支持。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无法在正规机构得到足够的信贷资金,还无法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和自由资金这两种形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以为内自身资信条件比较低,基本无法达到商业类金融机构授信的条件,这也是造成融资难这一世界性存在的原因。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方式,建立起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此外,我国政府部门也应当就这一问题颁布一些政策给予支持,带领中小企业走出该困境,推动我国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民间金融机构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投资总量较少;

5、二是农村地区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乡镇企业,所以,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融资难问题。我国民间金融缺乏信贷资金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金融的基础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相关机制体制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与此同时,由于民间金融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经济效益不高,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向民间金融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近些年大规模的撤出民间金融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出适合民间金融和农业特点的金融合作体系与政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1、优化金融结构 对金融行业来讲,其结构是否合理,将决定其能否良好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当扩大金融行业的规模,增加金融市场存款和贷款的

6、份额,对现有的金童结构展开合理的优化,使得我国该行业在存贷款方面存在的差额可以得到有效降低,存贷款比例被调整,确保提升金融机构自身金融效率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对于北上广等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加快的地区,其在降低存贷款差额的同时,也需要对存贷款比例展开有效调整,以便能够保证金融体系发展的必要资金充足,从而使更多的存款能够投放到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而一些地区较为偏远、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者是城市,其不仅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金融行业规模的扩张,还需要降低存贷款差额,将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同外来的金融机构相比,支持本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不仅可

7、以在推动地域性经济水平提升这一方面,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还能够确保其所在区域的各项经济政策都能够被全面的贯彻落实。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强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力度,将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扶持推行有利于证券公司发展的政策,为证券公司增加资本,扩张股票份额提供支撑,使其控制风险能力、综合能力与管理能够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以此来为地方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大力发展保险机构。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险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分散和转移该行业的发展风险,还具有存储、投资和理财等作用。如果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

8、,可以借助该行业本身在融资和投资方方面的作用,对分散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风险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三是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在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以银行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投资为核心、以信托和证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为支撑,不断的而提升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综合能力和整体实力,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力。 、强化金融体系改革深度 如果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给予支撑,就能够通过利用我国现行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来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加深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强化对于非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在金融行业市场中总的

9、占有率。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颁布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我国的就业率。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也就是说,我国基本都是中小企业,所以,扶持该类型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可以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期间经常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边疆等金融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因为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都会考虑效益和风险等因素,所以,其对中小企业也会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对该类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颞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强化中小型企业对

10、风险的承受、预防、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与扶持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与壮大。 4、鼓励和保护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即使在没有获得制度内的有效金融支持,仍旧可以获得迅猛发展这一现状证明:民间金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且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类型。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本身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证明了其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价值。因此,我国向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因为民间金融本身的可控制性较差、经营风险大等缺陷,而放弃这一金融模式,也不能够只依靠政府政策的作用,而是应当采用积极的措施对民间金融的发展给予有效的鼓励和支持,通过主动引导、加强对其发展策略进行规划的方式

11、,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将民间金融本身具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 5、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建立与完善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不断提升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担保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其次,我国相关部门在推动该项建设时,应当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中小型企业成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服务机构。最后,强化国有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租赁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其他企业的内部建设,提升相关毒物工作的质量、手段,从而确保金融行业中各类型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管理水平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和经济间的协调性,最

12、终是以货币供求关系间结构和总量协调性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想对二者协调性进行判断,首先就应该了解货币供给同经济增速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借助各阶段物价和利率的变化进行把握。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分析当前影响二者结构协调性的根本原因,结合当前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提升二者协调性,维系二者协调性关系的具体方案,从而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稳步发展,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立.探讨金融与经济协调性.经济视野,2021(1). 吴小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企业技术开发,021(4):106-07. 3崔志瑞.对巴州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协调性的分析与探讨.西部金融,01(9):5-3. 4李守伟,何建敏.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1(1):07-09. 5张广君.河北省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研究.河北金融,201()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