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 (2).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84010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朗读声调符号一览表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通过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常忽视了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读一口标准、流利、洋气、英语,教会学生正确标注声调符号会大有裨益,参考如下:1. 句子重音“”英语句子中的词有的重读,有的不重读。句子中需重读的词,称为句子重音。 一般来说,实词(像名词、实义动词、数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要重读,贯词、介词等虚词在句子中不重读。其二,正确把握句子中重读与轻读的词。词的重读基本按照:重读:名、形、数、代、动、副;轻读:介、连、冠、叹。但一

2、个句子中通常只有几个词是重读的,这要多模仿,久了就自然了。 如:Where is the baseball? Its on the dress.2. 语调升调 “” 降调 “”在说话或朗读时声调的抑扬叫做语调。英语的基本语调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 主要表现为句末尾调的升和降,用语调符号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英语朗读时语调来自于音调的变化,以降调和升调为两种基本语调.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命令,表达完整,肯定的含义;升调用于提问等,表达不肯定,礼貌,委婉的含义. 即:降调给人一种完结的印象.能使用降调的句子有:陈述句,特殊疑问句,带命令口吻的祈使句,感叹句等. 一般疑问句用升调,特殊的疑问句用降

3、调。. 反意问句的疑问部分用升调表示一种不肯定, 3. 意群与节奏“/”在长句子中能表示最短的完整意思的一小节称为一个意群。人们在说话和朗读时,为了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往往在意群之间稍微停顿。英语的节奏是指英语诸音节在语流中强读和弱读的规律性。它以“步”(foot)为基础,每句话都有若干“步”,就好像音乐中的“小节”(bar)一样,每段乐曲都含有若干小节。乐曲中每个小节都以强拍开始;英语中,一般说来每一步的第一个音节都是重读音节。有的步单独一个重读音节组成,有的步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上若干非蓖读音节组成。在朗读中,有的步有时也能以非重读音节开始,就如乐曲中的小节以休止符开始一样这个步的非重读音节前也

4、有个休止符,称为silent beat。现在,我们用“”表示步与步之间的界线,用“一表示休止。举例如下:1onetwothreefourfive2“thefirst ofAprilnineteenseventyone每个人说话的速度各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情绪时说话的快慢也各不样。但是,在采用某一种语速的过程中,每步所需要的时间大致上是相同的,就像音乐中每个小节所占的时间相同一样,这就形成了节奏。为了保持节奏,包含音节多的步的语速就必须比包含音节少的语速快一些。因此,学生朗读课文。就必须懂得英语的节奏,自觉地实践。学会有节奏的朗读。4. 连读“”在同一个意群中,前后相连的两个

5、单词之间,前一个单词的词尾和后一个单词的词首有时可连接起来读,这种现象称为连读。其一,要想读的连贯,一定注意“连读”和“失去爆破”,不然英语说的再快也不能算是“流利”,听起来很别扭,也就是所说的中国式英语。连读:当相邻的两个词,前面的以辅音结尾,后面以元音开头,通常是可以连读的,这里所说的元音辅音都是指国际音标。如:come and。5. 不完全爆破“()” 失去爆破:英语的音标中有6个爆破音,b、p、t、d、k、g,当这样的两个音相邻时,第一个音不发音,只稍稍停顿一下再读后面的音。如:and go。综合上面的两个例句 come and go,按照“连读”和“失去爆破”的原则如:an orange Look at it 在单词或语句中,遇有 /p/, /b/, /t/, /d/, /k/, /g/之中任何一个爆破音而其后紧跟着一个爆破音时,前者只按发音部位做出发音状,但不发生爆破,稍停既发出后一个爆破音,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爆破。如: a do(c)tor an ol(d) cat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