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83991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古诗两首1教案 冀教版21 古诗二首 课 题?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课文图片3.学生课前朗读古诗,预习生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环 节师 生 活 动个 性 化 修 改情境引题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省永济县游玩。瞧,我们的目的地在这。出示图片鹳雀楼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师板书课

2、题简介鹳雀楼,强调“鹳字的音形。今天我们我们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看。齐读课题。根据情况指导课题读法初读指导二展示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古诗读正确,流利。2.在读熟的根底上,练习有感情读诗、背诗。师生交流四、交流研讨。1.指名读诗。注意正音。2.分男女生读古诗,小组比赛读,看谁读的有感情。老师适时指导朗读,有会背的进行表扬鼓励3.全班读。再读指导五、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边读古诗边结合古诗中的图

3、画以及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或小组合作解决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和诗意。师生交流六、交流研讨。 1.学生汇报诗意。2.边读边想像,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西坠的白日,滚滚的黄河,连绵的高山,鹳雀楼,人3.诗人站在鹳雀楼之上,想到了什么?能用古诗来表达吗?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觉吗?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比拟这首诗与原来学过的写景古诗的不同?写景寓理质疑答疑 先找学生提问题,老师准备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专项训练1.填空。?登鹳雀楼

4、?的作者是 代诗人( ) 。写作者看到的景色的诗句 。写作者想到的诗句是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依: 尽: 欲: 穷: 更:课 堂小 结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综合 训 练推荐朗读背诵王之涣的古诗?凉州词?。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看到:白日 山 黄河 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 题?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2.能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哲理。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2.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课前准备与古诗有关的图片或课件 写有练

5、习题的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环 节师 生 活 动个 性 化 修 改情境引题一、激情引入。由介绍诗人入手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文那么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辉,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 苏轼a) 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b)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c) 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

6、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 以上可以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来汇报,老师适时补充。初读指导二、展示目标。 1.掌握文中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2.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中所包含深刻道理。三、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提示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生字读准,把古诗读正确,流利。2.在读熟的根底上,练习有感情读诗、背诗。师生交流四、交流研讨。1.出示生字,指名读,并组词。指导“缘的写法本课生字有壁、横、岭、侧、峰、庐、缘2.指名检查学生读诗情况。3.分男女生读古诗,小组比赛读。看谁读的有感情。老师适

7、时指导朗读,有会背的进行表扬鼓励4.全班读。再读指导五、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结合书中的图画,利用工具书或小组合作解决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和诗意。六、根据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七、交流研讨。 1.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汇报诗意。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岭 峰2.品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道理。1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

8、引导学生回忆?画杨桃.?和?盲人摸象?质疑答疑八、老师准备问题:作者身在庐山之中,为什么还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是庐山重重叠叠的山脉遮挡住了作者的视线,所以无法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应该从不同角度,应该多方位的看,就会看清楚了。专项训 练九、专项训练。1.形近字比拟组词。壁 岭 侧 峰 璧 领 测 蜂 2.默写?题西林壁?。3.作者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因此,我们要_就要_。(悟出的道理)课堂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对待同一事物,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去观察,思考。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综合训 练 回忆生活中类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事情,用自己的笔写一写。板书设 计题西林壁 观:成岭 成峰 各不同 当 局感:不识 只缘 者 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