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838675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站质量管理规范(通用6篇).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站质量管理标准通用6篇血站质量管理标准通用6篇血液质量管理是一项极为严肃的生命工程,贵重于山,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持续改良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血站整体科学管理程度,强化血站人的质量法规意识和责任风险意识,才能确保血液事业的持续、安康开展,实现新的跨越。以下是血站质量管理标准,。血站质量管理标准 篇11. 总那么1.为了加强和标准血站质量管理,确保血液平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方法,制定本标准。1.2本标准是血站质量管理的根本准那么,适用于提供采供血和相关效劳的一般血站。2. 质量管理职责2.1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良质量体系,并负责组织

2、施行和严格监控。质量体系应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和相关效劳的所有过程。2.2 质量体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准的要求。2.3所有员工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法定代表人为血站质量第一责任人,法定代表人应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施行、监控和改良,包括制定和公布血站的质量方针,在各相关部门和层级建立质量目的,确保体系所有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备过程都能符合所需的受控制条件,及资的合理、有效配置,并对质量体系及其执行效果施行监控、测量、分析p 和改良。2.4法定代表人应按方案的时间间隔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监视质量管理体系改良,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记录和保存管理审核的情况和内容。3. 组织与人员3.1必

3、须建立与其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构造。设置满足献血宣传和献血者招募,献血效劳,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和供给,质量管理等功能需求的部门。要确定及装备数量适宜、承受过良好培训,具有专业知识、采供血工作经历及相应才能的管理和技术等人员。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及互相关系的安排和沟通,以及报告和指令传递的途径。权限必须与职责相适应。3.2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具有高、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要与血站的功能和任务相适应。3.3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中心血库负责人应具有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均须承受过血站质量管理培训,并经

4、过考核合格。3.4新增加人员必须符合血站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资质要求(附件)。技术和管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应不低于60%。除了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外,技术人员均应具有相关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血站质量管理根本原理,具有根底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胜任所分配的职责。传染病病人和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携带者,不得从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3.5应有专人分别主管采供血业务和质量。其负责人应具有医学或者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过质量管理培训,具备采供血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经历,对采供血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正确判断和处理的才能,经法定代表

5、人受权,分别承当采供血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职责。质量负责人须向法定代表人直接报告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及要改良的需求。采供血业务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采供血业务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缺席时,应指定适当的人员代行其职责。3.6必须按实际情况制定继续教育和培训方案,保证员工得到持续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培训者的培训才能和培训评估者的评估才能应经过评估,说明可以胜任后,才能授予承当培训和评估的职责。3.7员工必须承受拟任岗位职责相关文件的培训和理论技能的培训,并且经过评估说明可以胜任。应有培训记录,记录应包括满足岗位需求的培训方案、评估标准、培训施行记录、培训评估结果和结论,以及未到达培训预期要求时所采

6、取的措施。3.8员工必须结合工作理论承受相关签名的工作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的培训,并且经过评估说明合格,才能允许在工作文件或记录上签名。必须登记和保存员工的签名,并定期按规定更新以及将先前的记录存档。4. 质量体系文件4.1必须建立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体系文件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业务的所有过程。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过程文件、操作规程和记录。4.2建立和施行形成文件及文件管理的程序,对文件的编写、审批、发布、发放、使用、更改、回收、保存归档和销毁等进展严格管理, 并保存有关控制记录。所使用的文件应为经过批准的现行版本。文件应定期进展评审,列明文件修订状态清单,文件发放清单。作废文件的正本应加标

7、记归档,并平安保存,副本全部销毁,作废的文件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4.3在文件正式施行前,应对相关的员工进展培训,评价胜任程度及保存有关记录。保证员工可以在工作空间范围容易获得与其岗位相关的文件并正确使用文件。5. 建筑、设施与环境5.1必须具备整洁、卫生和平安的采供血作业场所。采供血业务、生活、管理、后勤和辅助区域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干扰。5.2采供血作业场所的布局应满足业务需求,流程要合理有序,防止人员和血液受到污染。至少应单独设置相应作业区,并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5.2.1献血者征询区、体检区,能对献血者进展保密性征询和正确体检,以正确断定献血者资格。5.2.2采血区和献血后休息区,

8、应按工作程序指定区域平安放置和弃置所有一次性采血耗材,确保防止复用、污染和过失;保证献血者得到适当休息。5.2.3血液存放区,应分别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存放区、合格血液存放区和报废血液隔离存放区。5.3具有平安有效的应急供电设施。5.4消防、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6. 设备6.1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血站业务工作的需要。6.2必须建立和施行设备确实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6.3大型和关键设备均应以惟一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档案应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和校准记录。有故障或者停

9、用的设备应有明显的标示,以防止误用。6.4制定采供血过程中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措施互相关联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并保证有效的沟通。应急措施应不影响血站的正常工作和血液质量。所有应急备用关键设备的管理要求与上述常规设备一样。7. 物料7.1采供血所用的物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对献血者安康和血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应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关键物料清单,对采供血物料的购入、验收、储存、发放、使用等进展标准的管理。7.2购进关键物料的消费商和供给商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每年应对其进展一次评审,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给商购进物料。7.3对关键物料的质量进展控制,保证只有合格的物料

10、才能投入使用。7.4 对合格、待检、不合格物料应严格管理,分区存放。对库存区同类关键物料,有明显和易于识别状态类别的标识。7.5对温度、湿度或其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应按规定条件储存,并有效持续监控。7.6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那么,保证在物料的有效期内使用。未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期限及有效期自设为入库之日起,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三年,并贴上标识。8. 平安与卫生8.1制定并执行平安与卫生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组织和员工的职责,保证工作场所平安与卫生。8.2有一名对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平安与卫生负责人。装备充足与有效的平安与卫生设施,确保人员和工作场所的平安与卫生。对

11、所有员工进展平安与卫生培训。员工应对其工作区域的平安卫生负责。8.3建立和施行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程序,包括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职业暴露的登记、监控和报告。8.4建立员工安康档案,每年对员工进展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应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体阴性的员工进展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8.5作业区域内不得饮食、吸烟和佩带影响平安与卫生的饰物。应具有与工作场所和工作性质相适应的防护措施和相关平安标示。8.6制定消毒与清洁程序,规定需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作业区卫生整洁。8.7采取有效措施对献血者和员工进展防护;防止采血、检验、制备、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血液

12、、血液标本、环境受到污染。8.8应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展搜集和处置。8.9应执行有关规定,制定针对用电平安、化学、放射、危险品等的使用和防火的相应程序,确保献血者、员工、环境和设备的平安。定期进展模拟有关突发事件的演练。9.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9.1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效劳过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进展充分确实认,以保证其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9.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都应遵从软件工程的开发、设计、更改和确认根本原那么。9.3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应包括系统中的所有组成局部,如硬件、软件、文件和人员培训等;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平安,对数据库进展定期备份,并确

13、保备份库存点与主体数据库有效平安分隔。使用人员应保证电子口令的平安,应防范、检查并去除计算机病毒。9.4必须建立和施行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以保证血液供给。应设置不连续电力供给(UPS)。9.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非受权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侵入和更改,制定严格的用户受权程序,控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查询、录入、更改等权限。9.6应详细记录操作者所有登录和操作活动的日期、时间和内容。10. 血液的标识及可追溯性10.1必须建立和施行血液标识的管理程序,确保所有血液可以追溯到相应的献血者及其献血过程、所使用的关键物料批号以及所有制备和检验的完好记录。10.2 标签的底色应为白

14、色,与血袋结实粘贴,能防水、耐磨损,反面粘合胶不能影响血液的质量。标签信息建议采用实体黑色字体,通过打印或印刷产生。10.3 血液标签中的内容应符合血站管理方法、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规定,至少包含献血编号、品种标识、血型标识和有效期标识四局部。血液标签上不应标有献血者姓名。所有标签的样本都应存档。10.4血液的标识应采用条形码技术,确保每一袋血液具有惟一性标识以及可追溯性。条形码技术应可以对不同种类、不同过程状态的血液及血型进展标识。应保证每一次献血具有惟一的.条形码标识,并可追溯到献血者。10.5 献血条码的编码程序应保证献血码的惟一性,同一献血码至少在50年不得重复。10.6建立和

15、施行贴签管理程序。负责贴签的人员须经相关培训和考核。应明确规定贴签的步骤和要求,一次只对一袋血液和同血样管贴签,贴签后应与征询表进展核对。10.7 献血过程的贴签管理见13.9。10.8 血液制备过程的贴签管理见15.9。11. 记录11.1 应建立、施行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证本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11.2 记录体系必须完好,应包括从献血者挑选、登记到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的整个过程,保证其可追溯性。11.3记录档案保存期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十年。记录应平

16、安保管和保存,防止篡改、丧失、老化、损坏、非受权接触、非法复制等。应对记录进展分类管理,并建立检索系统。11.4 应执行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和施行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管理程序,确保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在生成、维护、保存、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完好性、有效性以及机密性。该程序应包括:11.4.1应对与生成或使用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相关的人员进展教育和培训。11.4.2数据电文应能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能可靠地保证数据电文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好、未被更改。11.4.3具有正确和完好备份数据电文的才能;11.4.4在数据电文的保存期限内随时调取查用;11.4.5应明确规定电子签名的使用范围、形式,以及电子签名制作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