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83615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复习材料教资学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基复习材料材料分析题部分材料分析题部分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他们对待自己的理论,是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

2、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

3、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材料2:柏拉图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1)材料1说的各种

4、观点均属于主观维新主义,材料2的观点均是客观维新主义。(2)主观维新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源,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世界反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它夸大了主观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客观维新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的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做理念或者绝对观念,认为这种客观精神是万物的本源或者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液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为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它的错误是把本来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的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合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

5、义者,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材料3: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2)材料2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3)结合列宁的观点,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学说。 (1)材料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把具体的物质结构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看成是物质的共性,没有把握住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6、经受不住唯心主义的攻击。(2)材料2表明,自然科学家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致陷入唯心主义,迷失方向。唯心主义则往往利用某些新的科学发现攻击唯物主义。(3)材料3中,列宁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和攻击,阐明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指一切物质结构和具体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揭示的物质结构是个性,具有相对性,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狐假虎威在狐假虎威故事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老虎犯了什么错误?现象与本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

7、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表现在,本质是事物存在的基础,现象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作用于本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老虎犯的错误,便是没有区分现象和本质的差别。 刻舟求剑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这一寓言。寓言中楚人犯的错误是没有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

8、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狗猛酒酸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狗猛与酒酸看上去是孤立存在的,毫无联系的,但在把恶狗养于酒店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它们就共属于一个矛盾体内,形成一个矛盾的同一体,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着,制约着,就形成一种客观存在的联系。所以,这个故事证明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矛盾时,绝不能片面孤立地看问题,要

9、善于全面地掌握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各个因素,在一些看来无关的事情上,发现它们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同时联系是多样的,因果联系是联系的一种形式。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狗猛是酒酸的因,酒酸是狗猛的果,通过分析研究这种因果关系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朝三暮四用马克思主义质量互变原理分析这个故事。马克思主义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数量的增减,一种是排列组合的变化.朝三暮四中的老人,掌握了猴子们的习性后,并没有改变橡子的总量,而只是朝三暮四 ,朝四暮三地改变一下,也就是并没有改变组成的要素,只是使事物的排列

10、方式有所改变,便引起了事物的某种变化. 因此,我们在复杂的客观世界面前,处理问题的时候,必有防止被实同形异的假象所诱惑. 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11、,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用孤立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世界是错误的。 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它违反了辩证唯物法里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

12、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材料2:毕尔生说,是纯粹的偶然性。材料3:黑格尔认为,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中去认识必然性。(1)材料1和材料2哲学观点各有什么错误?(2)材料3理论的合理处和错误是什么?(1)材料l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2)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

13、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材料1:“这样,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材料2:“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材料3:“在这里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规律。”(1)上述材料说明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什么区别?(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什么联系?(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和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

14、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级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本身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下面是摘自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几段论述:材料1:你要有知识,亲口吃一吃。材料2:

15、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材料3:制定认识或理论是否合理,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材料4: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得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材料5: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分析材料1、2、3,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析材料4、5,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材料1论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材料2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3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大脑加工厂”的加工制作。 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是性伪之分也。”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困知而进行。”(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1)材料1认为有两个知识的来源,一是“生而知之”即先天自生的,二是“学而知之”,即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材料2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能”、“良知”;材料3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