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教材研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83603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教材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上教材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上教材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上教材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上教材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上教材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教材研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飞自主探究的 “风筝 ” 天火之谜教学谈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喻 芳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 胡海舟天火之谜 ( 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 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 “风筝试验 ”的故事。 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 没有 华丽的辞藻, 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 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 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 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 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针对课文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当好 “引 路人”,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合作交流,收到了很好 的效果。一、组装风筝,引导发现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

2、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师的职责在于在新知与旧知相连接的地方唤起学生的注 意,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初读阶段,教者从讲台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风筝配件,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组装。学生猜不 透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一下高度兴奋起来。如皋是郭氏风筝的故乡,不少学生放过风筝, 因此很快组装完毕。教师这才亮出 “底牌 ”:“富兰克林的那只风筝与这只风筝有何区别 ?他为什么 用风筝作试验 ?请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能发现哪些问题。 ”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十分投入地读起书来, 提出了十几个问题: 风筝线为什么用麻绳做 ?绳下为何结上丝带 ?为什么还 要在麻绳和丝带间系上铜钥匙 ?连许多自认为有学问

3、的人也对他 “冷嘲热讽 ”,富兰克林为何还要 坚持试验?教者让全班同学自由选择一至三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利用课后时间合作研讨, 方法要多样,要集思广益,第二天课上交流。二、紧扣 “风筝”,解开 “谜团” 因为探究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自主选择的,研究方法也由自己决定,所以各小组探究的 热情都很高,准备很充分,课上交流气氛十分热烈,“发现 ”多多。汇报交流首先从破译关注指数最高的 “天火之谜 ”开始。有的小组运用反复阅读的方法发现, 试验之所以选用麻绳,是因为麻绳淋雨带电后纤维会 “怒发冲冠 ”竖起来,便于观察。很多小组都 查了十万个为什么等资料,还是弄不明白绳子下端为何结上丝带并在接头处系上铜

4、钥匙,于 是便请教师范学校的物理老师。 原来, 结上丝带是为了将电荷集中保留在风筝与麻绳这一段, 便 于试验;另外,也考虑到自身安全。系上铜钥匙,为的是更明显、方便地观察放电现象,因为尖 端之间易发生放电现象。由此,讨论进入了第二个议题:富兰克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细心观察 大胆推测 试 验揭秘,其研究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这说明富兰克林不仅有勇于探索、敢于牺牲的精神,还有 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探究、交流既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而且让 学生在这一过程受到情的熏陶、理的启迪,真是一举多得。大半课过去了,学生的交流基本上围绕内容的理解进行,对课文的语言关注较少。我又以周 雨婷同

5、学对第二自然段一个 “推测”两个“推论”的比较研究为突破口, 将全班同学研究的目光聚焦 到对课文语言的鉴赏、吸收上来:第二自然段 “怎么可以 ”的反问句、 “不仅 就连 ”等关联 词和第四自然段叙写富兰克林试验的一系列动词 “结上”系“着 ”“攥住”“靠近”捉“住”等极有表现 力,值得学习,。三、拓展延伸,把 “风筝 ”放射课外去 下课前,第六小组介绍了: _也们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富兰克林不但是了不起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民主主义者,是著名的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教者以此为契机,布置了两条融实 践性、合作性于一体的综合型作业,把探究的 “风筝 ”放到了课外:一、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科学家勇于探索、

6、勤于发明的故事或以谢谢您,XXX科学家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召开故事会、交流会;二、大千世界,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海底为什么也有火山?蝌蚪变成青蛙后,鳃能变成肺吗?如皋成为长寿之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请选择或另找一个感兴趣的课题, 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三周后,通过小报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记 录探究过程中的心得、感想。同学们跃跃欲试,热情都很高。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要想方设法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是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就适合自己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究的;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既 要大胆鼓励,也要及时调控,以保证学生的探究围绕

7、主要目标进行,使他们真有所得。一则导入引起的争议教者:江苏省泰州中加双语学校 陈泰树 评析:苏教版小语教材编辑部 钱锡铭【教学片断】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 9 课推敲。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老师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被它搞得吃不好、睡不宁的,能 不能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 ?生: (急不可待地 )快点说,哪个词 ?师:这个词就是 “郊寒岛瘦 ”。 (板书:郊寒岛瘦 )生:老师,我知道, “郊”是孟郊,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师:你读过他的诗吗 ?生:我学过他的游子吟。师:能背给老师听一下吗 ?生: (不约而同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还读过他的别的诗吗 ?(无人应答 )老师记得他还

8、写过一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生: (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生:我知道 “岛”是指贾岛,他是和孟郊齐名的诗人,他们两个人都以 “苦吟诗人 ”著称于世, 又被人们称为 “诗囚” 诗的 “囚徒”。师:你懂得还挺多呢 !知道为什么他们被称为 “苦吟诗人 ”、“诗囚”吗? 生:大概是因为他们太爱写诗,写诗写得很辛苦吧。 师:老师也不大清楚,不过没关系,会弄明白的。生:贾岛写过一首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其余同学附和 ) 生:我读过一首剑客,好像也是贾岛写的,第一句是 “十年磨一剑 ”,还有一句是 “谁有不 平事”,其余我记不清了。 ,师: “十年磨一剑

9、,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是这一首吗 ?生:对对,就是这一首 !师:你记得没错,正是贾岛所写。谢谢大家的帮助,现在我总算明白了 “郊寒岛瘦 ”原来说的 是两个唐代的诗人。不过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说 “郊寒” “岛瘦 ”呢?该不是孟郊怕冷、贾岛长得 瘦吧?(生笑 )你们明白吗 ?生:不明白。 师:不明白也不要紧,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说不准哪天你就明白了。我们先不管它了吧生:老师,我查到了,你看,成语词典上有, “郊寒岛瘦 ”:意思是孟郊、贾岛二人的诗 写得古朴生涩、清奇苦僻,不够开朗豪放。后来就用 “郊寒岛瘦 ”形容这类风格的诗文。师:什么 “古朴生涩、清奇苦僻 ”,什么意思啊

10、?大家听得懂吗 ?生:听不懂。师:看来要真正弄懂 “郊寒岛瘦 ”的意思,非得对孟郊和贾岛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不可。同学 们如果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建议你多读一些他们的诗, 再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 也可以请教有 学问的人。如果想和老师一同研究,老师十分欢迎。好吧,不提它了,还是学习一篇有关贾岛的 课文吧,课文的题目叫 “推敲”【教者观点】“郊寒岛瘦 ”是文学史里的术语,讲的是孟郊和贾岛凄寒冷涩、奇险瘦硬的诗歌风格,比较难 懂。但是自始至终,教师并没有向学生托出自己的 “底盘”,始终把学生置于一种问题情境中,以 此砥砺学生的探究意识。从探究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是很有成效的,学生弄清了 “郊

11、 寒岛瘦 ”的“郊”和“岛”指的是孟郊和贾岛,回忆了他们的诗作,有的同学甚至自觉地运用手边的 工具书查到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尽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但是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疑问的种子, 这个疑问将成为学生日后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这则导入是很有价值的,它启示我们,不要轻 易地把现成的知识结论捧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也许有人会认为此则导入旁生枝节,离题万里。但是,为什么让学生学习推敲这篇课文 ? 无非是指导学生继承祖国的文化传统,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教者让学生理解“郊寒岛瘦”也无非是这个目的,只不过比较隐秘不那么直露罢了。你想,学生尽管还不十分理解“郊寒岛瘦”的意思, 但是这个

12、词语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他们还能背出一些孟郊、贾岛的诗来, 还知道了两人都是有名的 “苦吟诗人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有关这二位诗人的知识 “敞点” ,学了 推敲课文以后,学生的脑海里又会多一些 “散点”,以后这样的 “散点”还会逐渐增多; 渐渐的, 散点连成了线,组成了面,学生的文化素养自然就提高了。所以,这则导入看似与课文关系松散 了些,但是 “形散神不散 ”;导入的时间似乎是长了一些,但教学过程中知识容量大,再加上探究 方法的指导渗透,效率是高的。课文是什么?不过是个例子而已,课本最终还要由人来用,靠人 来把它盘活, 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带进课文, 再引领学生走出课文, 让学生在文本与

13、生活之间 进出自如;如果一味就书论书、以本为本,就会陷入短视与狭隘。【专家论点】通过一定的引导与激发,让学生很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就是 “导入”。“导”是为了 “入”, 即有效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对于推敲一课,我们编写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 贾岛推敲的故事, 来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写作精神, 明白斟酌文字的重要, 感受中华文字的精妙, 以促使学生今后写作时也能进行一定的词语推敲, 提高写作能力。 回头看这则导入, 与课文的中 心毫无关系,这就游离了课文, “导”而不 “入”。教者也认为, “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带进课文, 再引领学生走出课文 ”。这句说得很好,但上面的导入却没有把学生

14、很好地带进课文,更不能称 之“进出自如 ”。学生学习还是应首先以课本为本,由课文学习再拓展延伸,那种抛开课文一味大 谈其他的做法,像是在建空中楼阁,因为没有底气,最终只能失败。再来看教者对知识积累的认识。把 “郊寒岛瘦 ”、“孟郊、贾岛的诗文及特点 ”作为知识点来让 学生积累串线,感觉好像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其实不然。我们说,积累是要有基础的,要考虑学 生的可接受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尽管我们也说要多布云彩, 但这个云彩还要有童真, 要有可运 用性,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这则导入中,教师兜了几个大圈子,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学生忙了半天,结果越弄越糊涂,与课文走得越远。那么,积累一个 “郊寒

15、岛瘦 ”这个纯文学术语 对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待到学生进入大学研讨中国文学史,比较诗人文学创作风格再说也不 迟。当然,不是说 “导入 ”设计中所积累的东西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有了这些东西学生文化素养 就提高了。我们一定要把准教学的重点, 给学生学习、积累最实用、对他们帮助最大的东西。 推 敲一课写得很有特点, 把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融入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之中, 给学生以形象 性的认识,而教者却围绕一个抽象的文学术语大做文章,可以说是务虚而不务实了。反面人物也不可忽视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中南小学 周大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选自中国古代名著水浒传。文中林 冲和洪教头两个人

16、各有特点,一般老师引导学生确定了林冲 “武艺高强、谦和礼让 ”,洪教头 “自 高自大、傲慢无礼 ”就算达到目的。接下来,就让学生看课文哪部分写得最精彩。把重点都集中 在林冲身上,洪教头就不再提起了。我们说。作为主要人物的林冲当然重要,但对于反面人物, 我们在教学时也不能忽视。 像洪教头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因为这能促进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课文第 3 自然段,写洪教头出场,我们可以把他与林冲的举动来对比林冲:躬身施礼起身让座洪教头:全不理睬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由此可看出林冲谦和礼让, 洪教头傲慢无礼。 然后进一步思考: 洪教头为什么会这样做 ?透过 人物的行为,折射出洪教头自高自大的性格。接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