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834468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摘要 称谓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社会语言行为,是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称谓语往往是最先传递给对方的信息,称谓语使用是否得体,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对称谓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 称谓语 称呼语 分类 研究方向一、引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就要经常提及或招呼到某个人,这时就要运用称谓语。我国关于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和研究源远流长,“称谓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这里的“称谓”指的是称呼和名称,和我们

2、今天所说的“称谓”含义已经十分接近。由此可见,古人对称谓的重视程度是把称谓看作“崇正名号”的大事。在古代称谓语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出现的许多专著,如:尔雅释亲篇系统介绍和阐释了亲属称谓语的用法和意义;东汉刘熙所撰的释名释亲属、明代李翊的俗呼小录、清代周象明的称谓考辨等从语源学和词义学的角度对称谓语作了较为系统的释义和考辨;清代梁章钜在三十二卷的称谓录中对古代称谓系统作了集大成性的汇总编辑。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主要是采用归纳对近二十年来的语料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探析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发展情况。二、称谓语的定义一说到称谓语,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称呼

3、,因此,必须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认为称谓语等就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这里要首推张鲁宁,他认为“人们进行交际就需要称呼对方,称呼语也就是称谓语”;孙维张认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词源和汉语大词典也都是以“称呼”来解释“称谓”。(二)认为称呼语是称谓语的一部分。周健指出“称谓系统包括名称系统和称呼系统两大类”;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称呼语”解释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三)认为称谓语与称呼语是两种具有密切联系又存在明显差异

4、的不同词汇现象。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曹炜教授,他认为称谓语着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它可以是面称用语这时候的称谓语同时也是称呼语,它也可以不是面称用语这时候的称谓语就只是称谓语而不是称呼语。称呼语着眼的是人们当面招呼的言语手段。这些观点中曹炜教授的观点比较科学,其观点高度概括了称谓语与称呼语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

5、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本质上具有口语性。学术界一般采用马宏基、常庆丰的观点。在他们的著作称谓语中,是这样对称谓语和称呼语下的定义:称谓语是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它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而称呼语则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三、对称谓语分类研究的现状对于同一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这些分类结果没有正确与否的差别,只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对汉语称谓语的分类,我国语言学界的研究者同样总结出多种分类方式,以下是比较有权威性的学者作出的分类:(一)崔

6、希亮先生是将分其为背称和面称。他认为“面称就是称呼性称谓,背称就是指称性称谓。如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是面称。父亲、母亲是背称。有些称谓面称和背称同形,如舅舅、老板等”(崔希亮,1996)。崔先生的这一观点得到绝大部分人的认可。(二)曹炜先生将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两大类。直系亲属,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父、母、夫、妻、子、女等;旁系亲属是指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统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及其配偶,如兄弟、姐妹、伯父、叔父、伯母、婶母等。而社会称谓语主要包括职业称谓语、职称称谓语、职务称谓语、身份及友邻关系称谓语、泛称(亲属泛称)称谓语等。(

7、三)李树新先生的观点是将称谓语分为对称、叙称和自称。他认为:“对称式当面称呼听话人的称谓,对称时被称呼人一定在场;叙称是叙述到某人的称谓,叙称是被呼人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自称是自己称呼自己。”(四)田惠刚在中西人际称谓系统一文中将称谓系统分成四大类: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指代称谓,亲属称谓又分为父系亲属称谓、母系亲属称谓、夫系亲属称谓、妻系亲属称谓、从他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又分为交际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恭敬称谓、亲昵称谓、拟亲属称谓。 这些大类是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亲疏远近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划分出来的,而这些大类中的小类则是根据各自的切入点不同有了不同的分类。从称谓语的使用

8、范围来看,把它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这样能够很好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容易理解。四、称谓语的研究方向(一)从文化学角度来研究称谓语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从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多的。李树新在现代汉语称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探求称谓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考察了现代汉语称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陈月明的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交称谓语作义素分析,并且论述了社交称谓语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观念。黄俊英的称谓词的文化流变认为称谓词的变化要受到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称谓词运用得体与否直接影响言语

9、交际的效果,强烈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属性。黄涛在哥们儿-称谓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详细分析了“哥们儿这一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并且研究它的文化内涵。于林龙、颜秀萍汉语社会称谓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汉语社会称谓的归类及使用状况的描述,揭示了汉语社会称谓的复杂性及其所包含文化内涵的多元性。(二)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称谓语陈月明的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交称谓作义素分析,并且论述了社交称谓语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观念。马丽的称谓词研究分析了纪律异相这部佛学类书中的称谓词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双音化倾向、表身份职业的构词语素构词能力强大

10、、称谓词泛化、称谓词性中立化等。秦学武、赵欣等的称谓语的泛化及其形态标记指出,基于实际交际的指称需要和称谓语的无法满足,称谓语出现了泛化,这一泛化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称谓语泛化还呈现出相应的形态标记。李晓静的现代社会称谓语的分类及使用情况分析认为常见的社会称谓语包括姓名称谓语、职务称谓语、通用称谓语、拟亲属称谓语和零称谓语等并针对使用情况作了具体分析。(三)从语用学角度来研究称谓语语用学注重研究称谓语的交际功能和语用原则。比如:李树新在他的论汉语称谓绪论的两大原则提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谦逊原则仅仅是汉语称谓的表层原则,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才是深层原则,它们决定着汉语的称谓方式。齐沪扬、

11、朱琴琴的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认为称谓语具有多种社交指导功能,如角色认同功能,礼貌功能,提醒注意、引出话题的功能,情感指示功能等。(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称谓语张莉萍的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旨在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称谓语性别研究,从社会语言学强调的“人与社会的角度,审视性别差异在称谓语上的表现,揭示称谓语体系中的性别特征以及两性使用称谓语的情况,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徐丽华试论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旨在通过多个角度对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的阐释,使人们意识到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背景。语言的变革寓于社会

12、文化的变革之中,要想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就必须首先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五)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称谓语不同的民族,语言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心理结构也不同,这就导致称谓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入手,研究中西称谓语的联系与区别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陈桂芝的英汉称谓语对比及其文化内涵从英汉称谓不同及其深层文化内涵做出了初步探讨,并以期能把这种文化因素考虑到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活动中,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跨文化交际。徐瑶松在英汉社交称谓语的使用情景与文化比较中论述了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共性,即都具有规约性,都体现情感特征,并且指出二者在称谓方式、文化和语义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

13、差异。许颖红的英汉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的称谓体系和英语国家的称谓习俗,总结了英汉称谓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就英汉称谓语的翻译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有些文章、著作对目前新兴称谓语做了介绍,如:金炫兑先生交际称谓和委婉语(2002)中谈到了新群体称谓语:“霸”系列、“友”系列、“族”系列。郭熙先生当前社会称谓缺位现象小议(1997)讨论了与“小姐”和“先生”相关的称谓缺位;女师傅、女老师、同事或一般朋友的配偶的称谓缺位以及全民称谓语的缺位;同时他还总结了社会称谓语发展的五个趋势。五、称谓语的研究前景目前,我国的称谓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各个小类的专题

14、研究上,如亲属语的研究、通用称谓语的研究、现代汉语职位称谓语的研究和现代汉语职衔称谓语的研究等,关于这些方面的著作也很多。这个领域的研究已趋向饱和状态,上升空间比较小,我们不妨转变方向,另辟蹊径。语义语法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从义征提取这一语义分析角度对称谓语进行研究大有发展空间。如贾彦德先生的汉语语义学(1992)中就专门列出了“义素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介绍了图表比较格式和辞典释义比较,并以部分亲属称谓为例子进行了义素分析;石安石先生的语义研究(1994)中也有亲属词的语义成分析的章节,潘文先生在普通话亲属形式化初探(2OO1)运用表格形式对书面语亲属称谓的核心语素进行描写,并对基本称谓的语

15、义构成进行形式化标记。或者还可以从称谓语发展的不平衡性来分析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缺失现象,来规范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参考文献1曹炜.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陈月明. 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J. 汉语学习,1992(2).3崔希亮.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马宏基、常庆丰. 称谓语M. 新华出版社,1998.5黄涛. “哥们儿”称谓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J. 北方论丛,2001.6陈月明. 现代汉语社交成为系统极其文化印记J. 汉语学习,1992.7王心玉. 现代汉语职衔称谓语研究. 2008.8杨雅琴. 现代汉语新职业称谓语研究.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