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82699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练 (定稿)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一二专题检测 (时间:11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共 42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k) 灰烬(jn) 虹霓(n) 姹紫嫣红(ch)B跨越(yu) 慰藉(j) 流岚(ln) 瞠目结舌(chng)C澄清(chng) 峥嵘(zhng) 眷属(jun) 浪遏飞舟()D剑戟(j) 商榷(qu) 摇曳(y) 给予(g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17岁青年李某年少气盛乱讲意气,为朋友之事,在某溜冰场伙同其他人员致王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B林木森森

2、之中,掩映着飞檐斗拱、飞彩镏金的千年古寺玉台寺,玉台寺的钟声一次次地抚平圭峰山的寂廖。 C昨天,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 D这里流传着一个凄惋的爱情故事:妻子攀登天梯失足跌落,长眠于此;丈夫悼念心上人,出资修建木头台阶“爱情阶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故乡韶山一直以优越的历史地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广泛受到不同年龄、不同肤色游客的关注。 B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莫言坦承,他的不少作品就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C实践证明,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

3、代沟,关键要靠孩子引导自己的父母来认识和接受那些自己希望父母接受的新观点。D“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在南京大学礼堂开幕,舒婷、潘洗尘等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诗人会聚一堂,展开对话。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

4、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B.词的下片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C.词的最后虽以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D.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6

5、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词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D.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回答下面7.8.9题。独立

6、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7.在空缺处填上相应诗句。(2分)8.对“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9.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下面几个诗句的

7、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下列对相信未来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A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

8、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11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2.下列句子

9、“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3.下列句子中“而”字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示转折关系)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示递进关系)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示并列关系)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示顺承关系)14.下列句子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B.吾尝跂而望矣(

10、提起脚后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指声音宏大)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河水)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15下面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B下饮黄泉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曝”,晒干)1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11、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8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颁白者不负于戴于道路矣19.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每空1分,共6分)劝学 假舆马者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驽马十驾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2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分)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三、语言文字应用题(5分)22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

12、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学习沁春园长沙后,我班准备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不少于80字。(5分)答:四、填空(10分)23. 食指,原名 ,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代表作有 等。与舒婷、顾城、北岛等同为“ 诗”的代表诗人。24.劝学的作者 ,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25恰同学少年,_;_, 。26_,善假于物也。2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五、古诗词鉴赏(7分)

13、鹧 鸪 天周紫芝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注】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28词的上阕主要写景,旨在营造出一种凄寒的氛围,试分析词人是从哪些角度表现这种凄寒之感的?(3分)答:29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六、写作(30分)30青春有很多话题,而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年龄时段,对青春又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同学们现已是青春年龄,你们有什么感受?是幸福甜蜜,还是痛苦悲哀?还是诸多情感的混合物?请把你的真实情感写出来。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