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81820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复习人民版讲义必修一专题三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奋发有为从革命型外交到国家型外交热点解读为什么考新中国获得独立后,从屈辱型外交转向革命型外交,以平等的身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昌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革命型外交转向全方位融入世界体系,中国正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发展,以自己的繁荣促进世界的繁荣,以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发挥着大国建设性的作用。典例感悟怎样考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

2、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

3、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

4、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得出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据材料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

5、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得出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

6、,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主线梳理归纳备考对外关系从革命型外交到国家型外交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现联合苏联“

7、一边倒”“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帝、反修两条线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一条线”、“一大片”面对苏联的威胁,提出实施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并同广大亚非拉国家拓展外交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应对苏联的威胁独立自主、不结盟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二、突出“个性见解”42题考什么怎么考顺

8、势而为纵横捭阖谋发展热点解读为什么考“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是目前重要的学术热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全球治理的内涵、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将新中国的历史和外交置于全球视野之下,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世界中国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苏联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东、西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911”事件爆发欧元正式启用

9、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解析:小论文题要有论题,要史论结合,思路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展开。如国际局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或者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合表格中史实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

10、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示例二: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

11、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鉴史明智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总体缓和、总体和平。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提出并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出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虽未在本部分命制试题,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更多地参与全球治理,新中国外交在高考中将成为现实中的热点。专题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

12、(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国共产党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解析:选B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来看,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实际上是有清醒认识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因此此时来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为时尚早,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和效力,故C项错误;右倾是保守思想,而如果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应该

13、是属于“左”倾冒进思想,故D项错误。21954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文中尽量没有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1954年宪法具有严谨的宪法结构C有利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和拥护D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解析:选C材料中尽量不用“为、时、应、得、其、凡”等文言字,不能说宪法具有灵活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对宪法的用词的评价,并未涉及宪法结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将“为、时、应、得、其、凡”等字,改为“是、的、时候、

14、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主要是便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宪法的原则,故D项错误。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经公社任命或批准。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这种转变()A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B提高了农村人大代表的地位C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D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解析:选D生产大队并不是农村党支部,故A项错误;最低一级的人大代表是镇一级的,村级并没有人大代表,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人民公社体制都已结束,故C项错误;这种由村民直接选举基层干部的做法,是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直接体现,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和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故D项正确。4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A新时期法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