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81385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怎样培养聋哑儿童的健康心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特校老师培养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聋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成因的分析,为特校教师培养聋哑儿童健康心理提供了科学地矫正方法。关 键 词: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 产生原因 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由于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要同聋哑学生有着正常的语言和心理交流,就必须清楚地知道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 .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聋哑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2、一般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青春期心理障碍三个方面。(一)一般心理障碍1、自卑。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已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学生矮一截,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由于升学、就业等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2、孤僻。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只爱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 3、多疑。常常表现为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物表象作出推断。当周围事物出现时,不管与自己有无联系都会表现出疑虑、反感等情绪,并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充分流露。 4、依赖。一些聋哑儿童在家庭受到过多的照顾,养成依赖的习性,其中聋童依赖性最强,即使

3、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于他人,自主自立能力很差。5、暴躁。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极易激动,举止冲动,待人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常常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对人无礼貌,好表现自己。 (二)一般行为障碍 1、对物的侵占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偷窃,这在听觉障碍儿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维质量带有明显的缺陷,同时他们听不到和不理解社会舆论对此行为的评价。 2、对人的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伤害及其他侵犯性行为。 (三)青春期心理障碍 1、 对自身了解产生心理偏差。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

4、地。 2、对异性关注出现心理苦闷。过多关注异性变化,产生对异性的爱慕、追求的动机,出现“单相思”,学习无心,或恋爱不成而苦闷。二、聋哑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先天或者后天失听的聋哑儿童,他们大多数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往往都是很不全面的。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能加以深入细致地研究就很难给予他们心理上相应地补偿,从而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研究聋哑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寻找聋童心理变化的根源。(一)语言障碍是导致聋哑儿童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1、语言障碍在事物感知中产生的问题。聋哑儿童由于听觉障碍而丧失言语能力,这不仅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而且给他

5、们感知外界事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只能凭借视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然而,这种感知毕竟又是很不全面的。为此,他们无论是认识事物还是理解事物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们在羡慕健全人有语言能力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他们自愧不如健全人,由于不能与健全人进行正常语言交流,使他们形成了急躁、自卑、孤僻、冷漠、自私、多疑等许多方面的特点。2、语言障碍在情感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他们对家长和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限制,这种需要易被家长、老师和周围人群所忽视,此时,因受到偶然动机和激动情绪的影响,表现出冲动性的行为特征,出现明显的自闭、固执、任性、易躁心理特

6、征,时间长了就引起自身发展失常。3、语言障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学习上,由于他们听力、言语上的障碍,在学习中会出现字汇贫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加之他们需要非常专注的聆听和观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所有这些困难很容易使聋儿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自暴自弃。4、语言障碍在环境适应中产生的问题。在新的环境中,如果他们发觉不被环境接纳,有的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偏激行为。(二)家庭教育是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无教育现象。对于聋哑儿童的降临,家长心理准备不足,大多残疾儿童要么闲散于社会、整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

7、自生自灭,要么被锁在家中,与外界隔离,延误学习的时机。怨恨、烦恼,对聋哑儿童的教育不知所措,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放任不管,缺乏塑造培养意识2、教育不当现象。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残疾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残疾少儿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出现了种种教育不当的情况,如此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残疾少儿的自信心、自尊心,滋生了娇生惯养等陋习,形成任性、自私、孤傲、胆怯、自卑、爱撒谎等异常心理。 (三)社会因素是影响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外在条件对聋哑人的歧视,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由于聋哑人的教育滞后于普通教育,也影响了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8、;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聋人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模仿能力很强,社会上成年聋哑人中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儿童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 (四)学校教育是影响聋哑儿童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确立的教育目标没有从聋哑儿童实际出发,把特殊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加重了聋哑儿童学习负担,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将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不能根据聋哑儿童的生理心理特殊彩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也将影响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性格和作用对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健康水平会在聋哑学生身上打下烙印。 校风不良对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更直接的影响。比吃比穿、打

9、闹、不讲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这些总是如果严重存在,就会腐蚀和污染聋哑儿童的心灵。三、解决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他们急需帮助及引导。为此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 1、以诚待人,给学生更多的信任与信心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才能赢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

10、象,要设法讲好第一次话,开好第一次班会,上好第一次课,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并自始至终踏实工作,以诚待人,如此才有利于师生间的坦诚交往。“爱在教育上是有很大感化力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老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有效的手段。爱学生就是要重视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老师己平等的有独立性的个体,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 2、以笑化人,给学生更多的平等与尊重 平等与尊重是人们自尊自爱的基本要求。这对聋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更需要正常人的平等对待与尊重。而平等和尊重又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特教教师要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友善的举止来表达和

11、对待每一名聋哑学生,要在心里真正做到不厌恶不歧视,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平等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平等与尊重。 3、以情感人,给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富有牺牲精神和一颗金子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有的甚至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教师只有以情感人,走到他们中间,以朋友之心对待他们,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玩乐、一起聊天,关心他们的冷暖、爱好乃至吃喝拉撒。他们在体验温暖的同时会对老师产生感激与信任。

12、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更要注意与聋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多与聋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动态,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需求,处处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为更好地促进聋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提供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解决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特教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工作。同时,特校老师还必须和家长联系,多争取社会支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聋哑学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误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才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参考书: 1、关注聋童的心理健康南溪聋哑学校曾倩霞2、聋生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矫正方法刘婷 3、心理健康 俞国良4、现代心理健康教育 俞国良主编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