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811354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doc(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前 言本书主要针对高中学生开设,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物理知识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趣味制作,以让学生更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共设置两篇。第一篇为“趣味实验与制作”主要介绍与学生课堂相关的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以及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身边资源进行的一些制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篇为“物理与生活”。主要介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体现物理知识的内容以及简单介绍一些与物理

2、有关的最新科学发现。通过第一篇的学习,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动手,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通过本课程第二篇的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而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不足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第 一 篇趣味探究与制作第一课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模型制作背景资料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我们一般选用平行边形定则,其一

3、般的实验过程为(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的图示。(5)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拉力F的图示。(6)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等。一、

4、制作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制作原理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么根据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应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三、 材料准备:固定材料自选(如长型木条等)、刻度尺、螺丝钉四、 制作过程:(1) 选用五根长形木条,其中四根代表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一根代表合力边。(2) 利用刻度尺、小刀和钢笔在相邻两条木条上按一定的比列标出刻度,代表力的大小。(3) 用(2)步的方法同样标出代表合力的木条的刻度,代表合力的大小。(4) 分别在木条的链接处利用螺丝钉将木条固定住(仍可以活动),模型如图(上图是我校兴

5、趣小组学生所作模型展示)(5) 通过改变两根木条(代表两个分力)的夹角,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合力的改变情况,通过刻度可以计算出合力的大小,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课堂评价学习态度: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第二课 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探背景资料生活中的形变无处不在,面包上的手印,扎头发用的橡皮筋,凹陷的沙发,拨动的琴弦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这些形变比较明显,容易观察,但是有的形变却很难直接观察到,例如:一辆汽车行驶在大桥上,桥面会产生形变,用钢丝悬挂一个苹果,钢丝也会发生形变,这些都属于微小形变,不

6、容易观察,对于不容易观察到的微小形变,可以通过某些实验装置来验证其存在。 物理中很多概念是抽象得让人无法想象,譬如说“力”;物理中的很多现象不明显,肉眼是看不到的,譬如说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我们都难以想象桌面发生了形变向下弯曲。那么这种微小的形变我们必须想办法看到它,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实验设计的难题。现在我就研究微小形变的方案予以阐述。 方案一:数学原理:柱体表面积一定时,圆柱的体积最大 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弹力的课后练习中,是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演示微小形变的。其在教学中按照此法演示,因液面升降的幅度很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经研究发现,若将此装置略加改动,并添加必要的步骤,效果较为理

7、想,改动方法如下:将细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拉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将较粗的一端少许插入红墨水中,用手封住细端后将玻璃管提出,连同橡皮塞一起插入装满红墨水的扁玻璃瓶后放手,在细玻管中将形成被空气分开的红墨水和水两段液体柱,通过挤压橡皮塞等方法将红墨水部分的液体柱调整到玻璃管粗细交接的一段(如图2所示)这样,再用手挤压扁玻璃瓶时,细管中红墨水部分液体柱的升降就更为明显,演示效果更佳。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把普通玻璃管换成把玻璃泡去掉了的温度计上的毛细管,这样红色液体柱上升的高度就明显些。 方案二:光的原理:利用光的反射 在教材中是这样设置实验的:如图3,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

8、依次被这两平面镜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镜子要向箭头方向倾斜由于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光点会在墙上有明显的移动,把桌面的形变显示出来我对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如图4,用一面镜子,把光点投在天花板上。一方面,实验器材更简单,另一方面,光点投到天花板上更容易找到。如果采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时光点投到教室的窗玻璃上或窗帘上,难以寻觅。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平面镜应该足够小,否则也会影响实验效果。 方案三:力学原理:利用初中所学杠杆原理如图5为装置图(小黑点为杠杆支点),当在薄板桌面下挂上重物时,桌面向下弯曲,带动与之相连的杠杆装置,将微小形变逐步放大,指针向上转动较大角度。 由图5所示的

9、位置变为图6所示的位置 方案四:力学原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一张足够光滑的水平放置的大桌子上近距离放置两个光滑小球,两小球静止,你用手轻轻地在两球之间的桌面上用力按,观察会有什么现象?你会发现小球会向你手按的地方滚动。这个现象也说明当我们用手按两球之间的桌面时,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以上是我研究物体发微小形变的一些不成熟的方法,希望大家多指点,并期待在研究物体微小形变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让我们时刻准备着发现问题吧课堂评价学习态度: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我

10、评价ABCD教师评价第三课 潜望镜制作背景资料 大家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当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产生发射,人们利用这些原理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装置,这些装置为人们服务,潜望镜就是其中一种。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与普通地上望远镜相同,唯另加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材料准备:做潜望镜只需要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和一块硬纸板。假如你的小镜子长十厘米,宽七厘米,这样,你就应该准备一张宽47=28厘米的硬纸板。纸板的长度可以根据条件自己决定。纸板长一些,潜望镜就可以做得高一些。制作过

11、程在纸板上划出三条平行线,象图中所表示的一样,每条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七厘米。把涂黑的部分剪去。用刀子沿着虚线划一个痕迹(注意不要划透)。然后,利用桌边折一下,这样就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牛皮纸把它粘好。用白胶布把小镜子象下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也必须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情况。制作过程:买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理论图) (实物图、我校学生作品)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动手能力实验过程ABCD自我评价

12、ABCD教师评价仪器整理ABCD自我评价ABCD教师评价第四课 滴水点灯背景资料主持人已经说过,这个实验叫“滴水点灯” 。所谓滴水点灯,就是用水去点燃灯火。有句俗话说:“水火不相融”。这句话恐怕没有不知道的。而主持人却说滴水点灯,不是天方夜潭吗?请别过早加以否定。许多看来与常规相悖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譬如说,冰是凉的,但高压下可以得到热冰。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用它制成的光敏管,阻值却随光线强弱而变化。这些例子,可以说明事物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说到这里,有人心里嘀咕: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说滴水点灯,那就演示演示吧。对,还有什么比亲眼所见更令人信服呢,事实才是最好答

13、案!下面,我将用水把电灯点亮。这是一个小电珠、水槽,水槽旁边有一杯水。拿起水杯,将水倒进水槽,注意电珠是否点亮。电珠亮起来了,光芒四射。它照亮了三尺讲台,也照亮了我们的心:滴水点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奇怪吗?不奇怪!不奇怪吗?奇怪!奇怪者,以水点灯也。不奇怪者水并没有真正燃烧。电珠亮起,因为连接电池的电路通了,电珠不亮,可能是连接电池的线路断开。打开盖子,我们看到这里有两节干电池,电池的两端用导线接到电珠上。将连接电珠的导线截去一段后安上绝缘水槽,往槽中倒水,水淹过连接水槽一端导线的金属板,电路接通,电珠就亮了。当然,水是电的不良导体,因此,应事先在水中加点食盐。这样,水槽里的水就成了导电液,其作用等于补上截去的那段导线。刚才,我演示的是食盐水作导体使连接电池和电珠的电路相通。下面的表演中,我们会看到比这更为奇特的现象呢。制作材料:一号电池两节;电池盒一个;电珠座一个;电珠一个;三极管(9013)一只;塑料盒(约962 cm)一个;木板、导线、铜皮适量制作过程:1) 作支架:用木板做一个221425 cm的无底木盒,将2542 cm的木板竖立在盒上,用钉子钉牢2)作导电水槽:用塑料盒做水槽,用铜皮做电极。将2片长约3 cm的条形铜皮用易熔胶粘在塑料盒两端底部,并用易熔胶把塑料盒粘在支架底盒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