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80993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面子研究报告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王轶楠 杨中芳(XX 大学心理系 ,XX,510275)摘 要 本文在详细回忆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面子理论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目前面子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根本概念不清,多停留于理论层次的探讨,缺乏可靠的结论与实际的证据。针对此种现状,笔者建议从与面子具有本质性联系的自尊概念入手针对面子的内涵及其机制进展可行性的探究。关键词 :面子 自我意象文化 自尊面子(Face)这个脸面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它抽象 ,不可捉摸,但却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它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林语堂 ,1936)。然而,这个看似一听就懂的面子,终究是怎么一回

2、事,一想就觉得糊涂了 (鲁迅,1934)。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外学者针对面子问题进展了努力的探索,如今面子这个词已被不同领域的学者社会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于解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但是在不同的理论就有关面子的根本概念却远未达成共识,众多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也未得到很好的解答,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回忆已有的研究 ,针对目前面子研究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进而为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寻找思路与方向。1 面子理论的提出与开展最早也是最为西方世界所关注的有关中国人面子的论述开场于美国传教士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这本书。史密斯认为“面子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内涵复杂,其中包含的

3、意义 ,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史密斯 ,1894)。鲁迅一生中也曾屡次谈到面子问题:“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 ,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面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 ,其产生和开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以及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这三个方面(X 欣淼,1996)。林语堂(1936)认为面子是一种可以“得到,可以“丢掉,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的心像,并将“面与“命、 “恩结合称为三个不变的中国法那么,认为它们是中国社会等级观念与等级内平等的观念所产生的社会行为规 X, 与西方人的荣誉不同。并肯定地断言,除非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丢掉自己的面子,否那么中

4、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总之,虽然近代中西学者的描述让我们对面子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由于他们所提出的概念多数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所以 ,均没有深入到其内在的心理机制。而且 ,他们多强调面子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消极影响,并将其作为中国国民性弱点的一局部加以挖掘和批判。但是,后来的研究者普遍认识到面子并不仅局限于中国,也不只是亚洲集体文化白产物(Lebra, 1976;Pharr,1989;Ho,1976而是普遍存在各文化之中的概念。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留美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首先将面子研究带入社会科学探讨的领域。在她的分析报告中 ,最广为后人采用的是将中国人的面子观分为脸、面两类。她

5、认为“面与“脸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胡先缙,1944) “面子是个人透过可见的成就及夸耀而获致的声望,“脸那么是团体给予具有道德名誉者的尊重,虽然两者都代表了群体对于个人的尊重,可是它们所依据的标准有所不同 (胡先缙,1944)。胡先缙的脸面观提出以后 ,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却并非毫无保存地为后世所承受。 Ho 虽然同意继续使用胡先缙有关脸面不同的解释 ,因为脸面不同的划分标准表达了社会对于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提醒人们注意脸或面的含义可能因谈话内容而变化,有时候两个字的意思是可以互换的,并非完全不同(Ho,1980)。King与Myers(1977危分析面子时,就将胡氏的脸面

6、概念略作修正,称之为道德性面子及社会性或地位性面子 ,以防止用脸、面两词所引起的重叠或混淆情况(见 :周美伶,1994)。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今,中外学者针对面子进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将所有与面子相关的研究分为三类:以社会心理学为根底的研究、以社会语言学为根底的礼貌理论和以关系为中心的研究。社会心理学传统的研究包括以 Goffman 的理论为根底的研究、自我呈现的研究、冲突与磋商研究以及一批港台学者采用外乡心理学视角进展的研究。虽然属于此类研究的不同理论的关注点不同 ,但是每一种都提出了一种有关个人在交流中如何考虑自我意象或身份以及这些考虑又如何产生了影响他人身份考虑的行动的观点;

7、Brown& Levinson(1978,1987)提出的礼貌理论对后来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如 Holtgraves 的面子管理理论和 Spencer-Oatey 的关系管理模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Brown&Levinson 最重要的奉献之一就是区分了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两个概念,虽然其理论受到了很多的批评,但是他们为详细描述动态的面子功夫所做的奉献是依然是不可磨灭的 ;第三类以关系为中心的研究和以上两类不同,他们关心的是处于关系中之中的人们是如何通过面子功夫进展互动的,以 Ho 、 Penman和 Lim 等人的面子观为代表。2 面子的定义及其分类在针对面子进展研究之前必须明确什么是面子。西

8、方探讨面子的代表人物Goffman(1967)认为面子指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 ,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是他人认为通讯作者:王轶楠,女。:yynnwang.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它是一种以被认可的社会属性加以描画的自我意象。当一个人没能完全表现他的自我意象时 ,他就得采取挽回面子威胁的行动,即所谓的面子功夫。Goffman 将面子分为自我-面子(一个人自己的面子)和他人-面子 (别人的面子)两种,与之相对应的面子功夫分别是防卫 (一个人自己的面子)与保护(其他人的面子)。后来的研究(如Holtgraves的面子管理理论和Spencer-Oatey的关系管理模型)多继续沿用Goffm

9、an 的定义。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1978)的礼貌理论认为面子就是“每个人要求他人认可的公众自我心像,是一种须情绪投入,可以丧失、维持或增加 ,并且在交往中需要被时时留意的东西。(Brown&Levinson,1987;见 :周美玲,1994)。面子是人们在交往中的根本愿望和需求,会话参与者都具有面子,分为消极面子(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预的权利)和积极面子(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赞许)两种。Ho(1976)认为:“面子是个人基于他在社交网络中所占的地位、合宜的角色表现与被人接纳的行为操守,而从他人获得的尊重与恭敬;个人所获得的面子乃视个人及其关系密切者的生活举止

10、与社会威望是否吻合而定;而在两个人交往的情况 ,面子可说是一种相互的服从、尊重与恭敬,是双方都期望获得,同时准备回报的。他的定义暗示个人的面子乃是得自于对团体规X 的服从。此外,他还指出一个过去的定义未提及的重点 ,即个人的面子也受与个人关系密切者的影响,这一点表达了中西面子观的根本差异(见 :周美玲,1994)。陈之昭(1982)对面子的界定是:“在自我或自我涉入的对象具有且为自我所重视的属性上,当事人认知到重要他人对该属性之评价后,所形成之具有社会意义或人际意义的自我心像。换言之 ,他的界定也视面子为一种自我心像,或自我公众心像。他的定义的最大特色在指出面子形成过程及社会知觉对面子形成过程

11、的作用。在解释其面子定义时, 陈之昭还指出面子可能是情境式的,即每一个别事件造成一个公共心像,它也可能是个人经历过的面子时间所累计成的,此即社会我。由此观之 ,陈之昭认为面子虽是情境性的,但也可累计成持久的面子。朱瑞玲(1987)认为从胡先缙提出脸面分野开场,就可以看出面子至少包含两种社会赞许的价值,一个是个人成就,一个是品德 ,由此开展出来的面子概念就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外在社会要求的面子 (包括个人拥有的身份地位、政治权力、学术成就等),它是由社会所赋予的面子;另外一种是个人内化的道德行为,是来自自我要求的面子,不需要他人评价。据此 ,朱瑞玲依据社会认可成就与社会控制手段两个维度区分出四种面

12、子要求。如图 1 所示。社会控制手段社会认可成就道德(脸 )能力(面子 )内化(自律)外控(他控 )自我合宜“诚、良知良风善俗自我期许之成就社会赞许取向之成就图 1 面子的种类(朱瑞玲,1987)美国华裔心理学家Ting-Toomey(1988,1998睬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此一价值差异维度作为理论框架提出的面子磋商模型认为面子指在某种关系情境中 ,个体所声讨的一种积极的社会自我意象。面子功夫指的是人们用以限定并提升自己的面子和支持或威胁他人面子而采用的一套交流的行为 ,同时包括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信息。面子是一系列以身份和关系为根底的问题 ,它与尊重、荣誉、地位、声望和义务等都有关系 ,它还是一个

13、领域性的概念,同时包括情感(如羞愧或自豪 )、认知(如计算给或收多大的面子)和行为的层面。周美玲(1994)认为面子既是一种心理建构也是一种社会建构,既具有情境性也具有持久性,指的是个人所声称的、而且为他人所认可的社会尊严或公众形象。它在有来有回的互应前提下与特别待遇,行为标准及个人期望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相联结。在这个定义中,她着重强调面子的互动性,强调面子透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得,此定义包含五个元素:社会尊严、特别待遇、行为标准、期望和互应性。Lim(1994)认为面子指的是一个人向他/她人所声讨的积极的公共意象。分为三种根本类型: 自主的、交情的和能力的面子。自主-面子是人们控制自己命运的意

14、象。该意象根植于不想被压迫的需要;交情 -面子是人们有关其是有价值的同伴的意象,该意象引发被接纳的需要;能力-面子是对一个人的能力的意象,它产生了一个人的能力被尊重的需要(Lim&Bowers,1991) 。Spencer-Oatey(2000,200幽面子分为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质的面子(人们都有一种希望他人根据自身的品质,如能力和外表等,给予积极评价的根本愿望。质的面子与个人属性的价值有关,而这种个人属性又与个人的自尊感密切相连 )和社会身份的面子(人们都有一种希望他人知道并且支持自身的社会身份或角色的根本愿望。社会身份的面子与社会或团体的角色有关,它与人们感到的公共价值密切相关)。总而言

15、之,研究者们在有关面子的很多重要问题上远未达成一致性意见,虽然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面子是一种与身份有关的现象,面子同时具有认知与情感的成分,面子与面子功夫蕴涵在交往的言语过程中并在跨情境条件下进展运作(Ting-Toomey,1994)。但共识也仅此而异,不仅没有一个公认的面子定义,而且很多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仍需解答,比方面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建构还是心理的建构,两种建构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整体?何种文化差异维度能够更好地解释面子及面子功夫的跨文化差异?等等。笔者认为 ,要想很好地答复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面子。笔者赞成沿用Gofman(1967)为面子所下的定义,即面子指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 ,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是他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个体的面子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得的 ,既是情境性的也是多维度的 ,我们认为面子源自个体对于自身的一个模糊的、积极的、渴望他人照顾的自我意象,当人们用以界定和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