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80984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二、关键词界定 物理实验: 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形式无法代替的功能。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所决定,也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三、课题名称解读课题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物理实验可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

2、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发掘物理实验中适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更好的达到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我校学生物理实验现状调查与分析。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动手操作。3改进指导方法:加强理论指导、 课堂演示实验、强化实验操作、上好实验课、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五、课题研究的意义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物理。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5.探索出物理实验操作的通用方法。六、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工作的实施,探索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方法及策略。2.做好

3、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强化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4.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5.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七、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对实验的操作不规范,急于得出结论,学生实验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进行考核。为了改变我校学生的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弱,对实验的操作不规范,急于得出结论,学生实验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的现状,我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

5、题;注重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

6、,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八、课题研究的条件:1.研究者的条件:本人具有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担任学校八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榆中县优秀教师,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人在物理学科领域有着很长时间的实践经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能植根于基层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我的论文浅谈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获榆中县第九届教研论文评选三等

7、奖, 2.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氛围: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个人课题的申报学校非常重视,发动学校中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之中,形成多人参与的局面。 九、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一)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制定课题计划。学习相关理论。查找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4年5月2015年3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做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根据方案对课题进行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程序。从如下方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1.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

8、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我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近带学生到水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即光线平行射入水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让一个学生自己将一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一阵微波,水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水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水面,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且直观的学生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

9、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又如,我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邻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丝绸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

10、会发生什么现象?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到“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

11、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感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

12、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

13、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4.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我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先给学生讲讲阿基米德和王冠的故事,然后每人发给一个

14、盛水的烧杯,一块小方木,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F浮V排液p液g的实际意义。用大头针的尖端向下压木块,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没于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也越大。后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下我明白了,一块铁板会沉入水底,而用铁板制成的船却可以载人过江的道理了。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亲身体会,自己验证了阿基米德定律。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诸多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又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

15、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5.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

16、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汀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 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阶段 (2015年3月2015年4月)本阶段为课题的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总结和论文。(二)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文献资料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礼仪/庆典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