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38092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 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是整个数学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只能是接受式,甚至难以实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一、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通过外部信息的积累,促动内部信息活动,并以此来获取知识为目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水平。用问题激发学生大胆

2、质疑,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在数学教学中,设疑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要难易适度又有递进性。捕捉培养学生实践水平的亮点。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观察、讨论、思考等亲自实践活动,使之“思”中有“获”,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提出质疑,1/3 和2/6相比,1/3和3/9相比,1/3 和4/12相比,看看这三个分数和1/3这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悟到虽然都和1/3 相比,不过,他们的分子、分母变化情况却不同。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安排分数2/4 、3/6 、4/8 ,使这些分数和1/2 相比,分子、分母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按分子、

3、分母的变化规律把这些分数实行分类。这是知识的关键点,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学生立即参与到紧张激烈的小组讨论中去,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彼此受到启发,进一步感知到分数的分子或分母部分发生变化,分数的大小就要发生变化。只有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学生在初步领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从个别到一般,自觉实践,把感性理解上升为理理解。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感知、理解、掌握。这样,教师提供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觉探索。从而解决了理解上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水平。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小学生的思维正处

4、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和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对具体事物的实际操作实践而展开。所以,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直观演示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和合理性,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要融观察、分析、思考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以促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如在教学基本概念“厘米、毫米”时。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实行操作实践,使学生从操作实践活动中领悟和建立“厘米、毫米”的概念。一是引:教师用教具尺子上的刻度告诉学生厘米

5、的长度;二是看: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尺子,理解尺子上的刻度,再看一看,比一比“厘米”的实际长度,并指一指尺子上的厘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从哪儿到哪儿;三是量:让学生用尺子先量一量课本上的几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铅笔、小刀、小铁钉等实物的长度,同时教给学生用尺子度量的方法,接着再让学生量一量角、角、1元硬币的厚度,为学习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打基础;四是观察抽象:让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并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毫米。让学生感知毫米的长度,比拟至10毫米的长度,抽象出“厘米”、“毫米”的概念;五是验证使用:再让学生量出所带学具的长度是几厘米或是几毫米,同桌互量互看互说。像这样,通过实际

6、操作,学生清楚了解厘米、毫米的实际长度,对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有了感性理解,同时还从操作实践中学会了用尺量较小物体长度的方法,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点,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水平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主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学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猜测,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适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

7、学思维水平,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1、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如学习了“容积”等知识时,布置学生做小调查,调查1瓶红药水有多少毫升、一瓶墨水有多少毫升,一个汽油箱能盛多少升汽油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容积及容积单位的意义。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形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

8、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出学校占地面积,并按一定比例绘出学校的平面图。”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巩固了比例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周围事物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3、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无不贯穿着数学思想。如一个家庭如何合理支配收入,一个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课型,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思维。如“设计租车方案”、“购物问题”、“购房方案”等,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信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总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又要重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