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802278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根底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认识线段。2.建立长度观念 ,会选取适宜的长度单位 ,会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指导】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统一长度单位 ,教材是从两种

2、情况来说明的 ,教学时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管哪一种情况 ,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2.通过多种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 ,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 ,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

3、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 ,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 ,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 ,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 ,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比照。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 ,再来选取适宜的单位。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拟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第4课时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1课时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知识

4、结构】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 ,认识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根底上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2.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 ,知道1厘米有多长。【教学准备】刻度尺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假设干个 ,纸条 ,图钉。【情景导入】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课 ,大家也都有了新课桌 ,就让我们来量量新课桌有多长吧!以前人

5、们常用“拃作为测量单位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 ,大家跟老师一起来量吧 ,老师量的有3拃长 ,同学们呢?5拃长量的都是课桌长 ,为什么我们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对!有的人的一拃长些 ,有的人的一拃短些 ,这就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厘米作单位来量长度。板书课题【进行新课】认识厘米(1) 认识刻度尺提问:拿出直尺看一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 ,汇报。引导小结:有数 ,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有线 ,有长有短 ,叫刻度线。有字母“cm ,表示厘米 ,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2认识1厘米师:下面我们来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呢?课

6、件演示直尺从0刻度到刻度1的距离就是1厘米。让学生明白尺子上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提问: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 ,看看还有哪段长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交流。小结: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3感受1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在尺子上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找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交流。师:你们能一下子找到这么多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 ,真不错。如果让你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你会吗?学生用手势汇报。教师介绍并示范用手势比划1厘米

7、长度的方法:伸出左手食指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掐着左手食指的宽 ,再抽出左手的食指 ,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厘米。师:小朋友们 ,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放在直尺上量一量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 ,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4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 ,那么4厘米又有多长呢?课件演示:从刻度0到刻度4的长就是4厘米。提问:14厘米有几大格?5厘米有几大格?8厘米呢?2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更多的4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4厘米的长度。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交

8、流。小结:在尺子上几厘米就是几大格。用厘米量1估一估学生活动:每组发一张5厘米长的彩色纸条 ,用手指比一比 ,估一估 ,这张纸条大约有多长?汇报结果。问题: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用尺子去量一量。2量一量学生活动:动手测量出纸条的长度。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讨论:哪种测量的方法最好。课件演示最好的测量方法:测量时 ,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 ,物体的右端对准数字几 ,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合作再测量一次。3量一量下面的物体的长度约是几厘米。数学书的长、宽 ,铅笔的长 ,橡皮的长、宽。【课堂作业】1.看一看 ,铅笔长厘米。教科书第4页的“做一做。2.辨一辨:这样测量蜡笔的长度对不对 ,

9、为什么?课件出示答案:1. 82.小明测量蜡笔的长度对。【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各种方法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测量 ,还运用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 ,多发现问题 ,多思考问题 ,并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样你们就会变得更聪明、更能干。【课后作业】1.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认识厘米 用厘米尺量刻度尺 用厘米尺量的方法每1大格都是1厘米几大格长度就是几厘米1.学生已经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根本掌握了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在认识厘米时

10、,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尺子 ,帮助学生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然后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认识1厘米的时候 ,教师介绍01是1厘米 ,这里学生的学习很顺利 ,进而转入12是几厘米的学习。这时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以0为起点的认识水平 ,因此当教师问12是几厘米的时候 ,学生很自然说是2厘米。这时教师应该强化起点 ,引导学生看清楚12的起点是1 ,而不是0 ,这样学生就会顺利说出12也是1厘米 ,从而不会出现误解。没有0刻度怎么办“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

11、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数学课上 ,山羊老师让同学们用直尺量

12、一量身边的物体。小兔拿出尺子一看 ,傻眼了!原来他的尺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兔急得直掉眼泪。同桌小熊见了 ,对小兔说:“不要急 ,我有方法!只见他拿起笔 ,把小兔尺子上的3改为0 ,4 改为1 ,5改为2。这被后桌的小猴全看在眼里 ,他眨了眨眼后说:别改了 ,看我的 ,说着拿出一把小刀 ,先把小刀的左端对准刻度“3 ,右端正好对着刻度“6。小兔看了 ,立刻说:“这把小刀是6厘米。小猴摇了摇头说:“你再仔细看看!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小兔伸出手指数了数 ,恍然大悟:“应该是3厘米!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小猴说:“这就对了!当不以0刻度为起点测量时 ,要用物体末端对准的刻度减去起始端对准的刻度 ,即6-3=3厘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