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800430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工商大学马原重点答案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要点绪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经济社会条件、阶级基础、理论来源) 经济社会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阶级基础: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 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斯密、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阶级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最根本的

2、)。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2)思维能 否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的定义、特点、存在方式 列宁对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以运动方式存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 意识的起源:1)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作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 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

3、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 系具有客观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1)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3)整个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对立统一规律:同一性、斗争性关系及其应用 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关系: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 一性之中,没有

4、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只能通过个性存在,共性和个性的区别是相对的 度的方法论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的特征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事物与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 积极因素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使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第二章认识本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立场、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因素)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及应用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

6、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 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 一次完成的 2)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 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及应用 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7、和绝对性在静态上,它们是可以相互渗透的。从动态上看他们 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价值及价值评价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 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四方面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客观 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 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 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

8、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 评价。 实践是检验评价的标准。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 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 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 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

9、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 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 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 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贯彻“以人为本” 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好人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 既崇尚,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很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好和人的追求;要求人们 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

10、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第三章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构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 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

11、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理解 社会作用: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 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 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如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

12、染等。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个人的作用及评价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第四章人们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绝对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要受到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制约条件)。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特殊的具体劳动、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正事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 素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13、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量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货币形成的四个阶段五种职能 阶段: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形式。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马克思把商品转换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可变资本与不

14、变资本的区分及依据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依据: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 的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及资本在其中的职能 阶段与职能:1)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2)生产阶段,执行生产资本职能 3)售卖阶

15、段,执 行商品资本职能。第五章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 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 个经济部门或多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 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 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

16、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 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 一般规律。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 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累积,而垄断竞争则 是获取更高的利润 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在 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 运用经济手段 而垄断的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经济手段更多的是非经济手段。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只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控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的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