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796803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邦夺取天下之迷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有具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刘邦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他手下能够运筹帷幄;会管帐的萧何他敢放手给钱但刘邦真的是放开手脚用人,什么都不管了吗?刘邦当皇帝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一起座谈,刘邦问,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得到天下的人是我?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呢?你们大家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隐瞒朕。这时候就有两位大

2、臣,高起和王陵,出列说实话了:我们认为陛下为人很傲慢,不会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这是实话了,是当着刘邦说的。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却丢了天下?我们认为原因是陛下您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都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刘邦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说你们看到了一方面却没看到另外一方面。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以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3、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还有带领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这方面我也不如韩信。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是我们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出类拔萃,他还不能充分任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刘邦认为,能够用好人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主要的成功之道,这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这就是他的领导艺术。我总结了刘邦用人有八个特点。刘邦用人的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

4、。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做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孔子讲施政有这样

5、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心拱之。你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由于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很了解别人。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在刘邦

6、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刘邦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招降纳叛。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

7、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了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了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里还当都尉。刘邦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后,汉营舆论哗然。刘邦军队里好多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开始嘀嘀咕咕,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大王就给了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同坐在一个桌子上面。总之是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做招降纳叛。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汉六年的时候

8、,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因为每个功臣他这个功怎么样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一直拖下来了。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远远的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啊?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你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下来,谋什么反啊?张良说,原来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比如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

9、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些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岔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商量着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问:“为之奈何?”子房你说该怎么办啊?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有没有这样的人啊?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这个人非常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都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您“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

10、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我们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才,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

11、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这就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我们有一句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怀疑,今天猜

12、疑这个明天猜疑那个,这是最忌讳的。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靠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我们跟着刘邦跟了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怎么陈平这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什么叫“盗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个事情大概是真有的。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受红包。陈平来到刘邦的军队

13、,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到刘邦这里。这一状告上去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所以,刘邦就把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找来,责备他,你这怎么回事呢?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你怎么把这样的人推荐给我呢?魏无知是这样回答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我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的,是讲他的德行。这个才和德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

14、时期,需要突出重围,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才。最后,刘邦还是把陈平叫了过来,问,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先生的心眼是不是太多了点?陈平这样回答他: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计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您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所以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就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

15、我的这些谋划都是没有用的,那么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可以原封壁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是寡人错了,寡人怠慢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不疑。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这样一个胶着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这样天下何日能够安定呢?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我陈平原来在项王手下当差,很了解项王,请让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项王这个人出身是很高贵的,是很讲道德的,也是很讲礼数的。因为项羽是个贵族出身的人,他接人待物就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恭恭敬

16、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风亮节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誉如爱惜羽毛的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这些人虽然对项羽忠心耿耿,但是项羽这个人多疑,他是跟大王您刚好相反的,大王您是用人不疑,他则是疑心重重。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这些人,这就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这是好主意,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这个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金子其实不是金子,而是铜。真的四万斤金子那还得了?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你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我们前面讲过了,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