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78634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态学复习重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2、生态I 子(ecologicalfactors):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照、温度、水分、02、C02、食物和其他生物等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 繁殖起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3、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即所有生态因子构 成生物的生态环境。4、生境(ha

2、bitat):是不同于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又称栖息地, 是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 因子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 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5、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 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 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 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6、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性质分:5类,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3、土壤 因子(结构、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 山脉的走向与坡度等)、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人为因子(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作用) 按有无生命特征分:生物因子(有机体:同种和异种)和非生物因子(温度、 光、湿度、pH、氧气等) 按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分:稳定因子指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长年恒 定的因子,它们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潮夕涨 落等,主要影响生物分布;非周期性变动:风、

4、降水、捕食等,主要影响生物的 数量)7、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8、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 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生物种类和生态因子。这些处于最 低量的营养兀素称最小因子。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比如:冬季食物缺少成为限制 鹿群增长的因子。三个主要点: 生态因子处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 在最适状

5、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 在最大状态之上,生理现象又停止。10、生态幅或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 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 之间的范围。第二章能量环境1、能量环境是由光和温度组成的。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3、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 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4、动物的光周期现象:许多动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也表现出周期性。鸟、兽、鱼、昆虫等的繁殖以及鸟 的迁徙活动都受日照长短的影响。如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母鸡产蛋量。日照长度对哺

6、乳动物生殖:长日照兽类:某些野生哺乳动物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种类都是随着春天日照长度 的逐渐增加而开始生殖。如雪貂、野兔等。短日照兽类:有些哺乳动物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来到而进入生殖期。如绵羊、 鹿等。另外,昆虫滞育、动物换毛换羽都受光周期的调控。5、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低温的适应植物形态适应:表现在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 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 生理适应: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 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如鹿蹄草通过在叶细胞中大量贮存五碳糖、粘液来降低冰点,可使结冰温度下

7、降到-31 C。行为适应:通过休眠来增加抗寒能力。动物形态适应:(1)贝格曼(Bergman )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 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 少。(2 )阿伦规律(Allen )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 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3莊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或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 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生理适应: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在低温环境下减 少身体散热的另一种适应为大大降低身体终端部位的温度。行为适应:休眠(抗寒)和迁徙(避寒)。对高温的适

8、应 植物形态适应:有些植物体具有密绒毛或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有些植物体呈白 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大部分光线;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或高温 下叶片折叠,减少吸光面积等。生理适应: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有利于减缓代谢速率和增加原 生质的抗凝结力;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因过热受害。行为适应:关闭气孔。 动物形态适应:体形变小,外露部分增大;腿长将体抬离地面;背部具厚的脂肪隔热 层。生理适应:放宽恒温范围;贮存热量,减少内外温差。行为适应:夏眠,穴居,昼伏夜出。6、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 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

9、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 温或有效积温。用公式表示:N T = KN :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 :总积温(常数)。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 程历;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举例说明:在农 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 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和防止 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及某害虫的有效积温进行预测预报。7、火的主要类型:林冠火和地面火。8、火对生物的作用有益作用:加速物质分解;对于抗火的物种或适应于火的

10、自然更新的物种, 火是必需的生态因子;火可以减少与耐火树种竞争的物种;有些植物种子需 高温刺激才能萌发。有害作用:火灾后的植物群落构成发生显著变化;造成动物种群数量的下 降;改变土壤的结构与化学成分;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第三章物质环境1、水的特性:水分子具有极性;水具有高热容量;水具有特殊的密度变化;水 具有相变2、陆地上水的分布: 降水量:地球上的降水量随着纬度发生很大的变化。降雨量还受到海陆位置、 地形及季节的影响。 大气湿度:相对湿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温度降低, 相对湿度增加。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还随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异。3、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统称陆生植

11、物。按照对水分的需要量及耐旱 程度可分为湿生、中生和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中。 如水稻、秋海棠。中生植物: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 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 常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区。如仙人掌。4、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于高盐度或低盐度的环境: 淡水硬骨鱼(高渗)的渗透压调节 水调节: 环境中的水通过鳃不断扩散进入体内。通过尿将多余的水排出。盐调节:伴随尿液将少量的盐排出。通过摄食及鳃上的特定氯细胞,将

12、盐摄入体内。 海洋硬骨鱼(低渗)的渗透压调节水调节:失水:水分通过鳃扩散至周围环境。补水:通过饮水获得大量的水。盐调节:增盐:饮水和摄食摄入盐。排盐:泌氯细胞将盐排出;肾脏通过排泄作用排出盐。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生物能够生 存的基本单位。2、种群和物种的区别在于种群有数量的概念。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 本单位,也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 组成单位,即群落是由物种的种群所组成的。3、自然种群统计学的3 个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

13、密度)是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 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4、相对于个体的特征:群体特征。比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等 等,这些都是个体所不具备的。5、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此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蜗牛、甲虫等。6、标记重捕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 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例,估计个体的总数。此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如:田鼠、鱼类等。3内分布型:组成种君?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内分型一般分为3类

14、,均匀的、随机的、成群的。HyperdispersedRandomAggregated7、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natality)(最大出生率、实际出生率、特定年龄出生率)、死亡率(mortality)(最低死亡率、生态死亡率、特定年龄死亡率)、迁入(imm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这些参数与种群的密度变化密切相关。8、次级种群参数:性比(sex ratio)、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种群增长率(populationgrowthrate )等。9、年龄结构:把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对整个种群的比率。这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可用年龄锥体表示。

15、10、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下至上的位置标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 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11、年龄锥体一般分3种类型:典型金字塔型锥体,代表增长型种群。钟型锥体,代表稳定型种群。壶型锥体,代表下降型种群。12、三种存活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生物类型: I型(凸型):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之前死亡率很低。如:高等动物、人 类。 口型(对角线型):表示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恒定。如:鸟类 皿型(凹型):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如:鱼类、蛙类、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野生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在口型和皿型之间变化,而大多数植物种群的存 活曲线则接近皿型。13、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 的。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同时出生 的个体叫做同生群,所以也叫同生群生命表,如藤壶的生命表。1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 的生命表。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观察羚羊种群。15、种群增长模型:一种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