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781362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九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p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

2、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拟感兴趣。学情分析p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擅长模拟,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步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p 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

3、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开展数学考虑,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联络生活实际应用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

4、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ng dun板书:长、 短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比拟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

5、生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拟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老师就给予肯定。)4.提醒比拟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 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 表达才能。三、反应练习1.老师谈话:如今, 我们做一个比拟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

6、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四、稳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五、整理学具老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拾掇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

7、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六、全课小结略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测量钢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开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才能.、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开展学生的估测才能。教学重点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具:米尺、分硬币学具:格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谜语引入。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

8、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助。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对了,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提问引入。看看谁有超强的记忆力,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还有发现什么?学生:我发现尺子上还有小格小格,仅有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是显然不够的,在测量或表示物体长度的时候,有时还需要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有时也需要更大的单位,你们想知道终究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二、动手理论,小组合作。、估一估。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课前老师都让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枝铅笔,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

9、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历估测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里。(设计意图:老师课前富有神秘感的设计安排,学生会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热情空前高涨,老师给予学生独立观察估计的时间和空间.)交流、汇报。师: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生:我的手从拇指到中指大约是厘米,我的铅笔有两个这样子的长,所以我估计这根铅笔厘米长。生:我估计这根铅笔的一半是厘米,所以我估计我根铅笔有厘米长。生:老师,我是用中指估计的,我的中指大约有厘米,这根铅笔大约有个这样的长还多一点,所以我觉得这根铅笔有厘米长。生:老师,我看了看,这么长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觉得铅笔大约是厘米。生:厘米是这么长,我看这根铅笔这么长,应该有个这样的厘

10、米,我也觉得这根铅笔大约有厘米长。(设计意图:学生意见可能会不统一,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老师还要指导学生会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量一量。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枝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好方法吗?这们大家就不会再有争论了。用尺子量动手理论。大家都把尺子拿出来,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汇报结果。说一说你估计的跟你量出来的数据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实测来看看估测验结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思想和方法,开展空间观念。、说一说。、你们知道厘米是多长吗?用手比给老师看一下。老师告诉

11、大家,你们用手比出来的厘米就是分米。板书:厘米就是分米。认识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吗?学生质疑。生:我知道,我看书本的,是dm。生:老师,分米是什么呢?生:分米要怎么量呢?师介绍。师: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怎么表示吗?生:分米厘米。还有的的学生举起了手生:我还知道分米是厘米。生:我也知道厘米是分米。生:我想米厘米,那米分米,老师你说对吗?生:老师,我看到厘米是分米,分米是米,我想厘米满向分米进,要是分米满就向米进。那米满要向什么进?师:你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板书:米 分米 厘米 全班齐读公式。理论活动。、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

12、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间隔 也是分米。生:从。生:我有意见,应该是从,这样才是厘米。生:我是从数到的。、让我们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分米和厘米间进率关系的根底上,又让学生结合测量详细物体的理论,体验出1分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构造。三、认识毫米。1、量一量。师:你们有橡皮吗,请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长?生汇报。生:我量出来,比厘米还多一点点。生:我也是,我量出来不是刚好厘米,还多一些。师小结:用厘米作单位量比拟小的物体,有时不是整厘米数,这样子量出来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了。要想比拟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方法?

13、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一议。i.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作中获得这些知识吧。出示表格观察刻度 厘米数 中间小格个数 每小格长度 共有几毫米ii. 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师生共同完成组,再让学生自己理论。生:我发现,从也是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样了。生:我也发现了,从、相减一下,就全都是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样了。、说一说。师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毫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一比。生:就像两个手指的那条缝。师: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b)量一量。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

14、位,如今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学生汇报。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场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c)想一想。师: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也是毫米。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鸡蛋的厚度。铅笔中间那根铅。指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设计意图:认识毫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针对操作中的存疑,而进展巧妙的设颖,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消费生动力,向未知领域探究、冲击。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才能,开展空间观念。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