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77742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计 划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齐 村 镇 渴 口 中 心 校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 任课教师 杜凤 2013年9月1日教学计划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课文24篇,习作1篇,练习1个。全册安排课文24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本册课本仍然采用“分流识字”的方法安排生字,共有生字372个,其中要求会写的226个,其他的

2、只要求认识,不作考核要求。 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书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教学计划表(二)教学目标与任务: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3、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2. 识字写字。准确认读37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6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 阅读。继续练习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初步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4.习作。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

4、条”。能够使用逗号、句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教学重点:1.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落到实处。2.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略读、学会默读、诵读。3、继续关注语言积累,课外阅读。 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打破了“课内”和“课外”的界限,主张将教学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难点: 1.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2.在教学单元练习时要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

5、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计划表(三)培优目标: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课堂内他们能吃饱,但不会吃好,因此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给予“精科”,也就是精心挑选一些拔高题,题型要多种多样,介绍或推荐学生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培优措施: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

6、合。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后进生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2.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问,孩子拖拉后进生转化措施: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

7、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教学计划表(四)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第1至2周第一单元1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1.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会查“无字词典”3.古诗两首4.做一片美的叶子习作1 练习1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认识绿色通道里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4.能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5.掌握查

8、“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1.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2.能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课件,图片,教学资料等。教学计划表(四)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第3至4周第二单元145.北大荒的秋天 6.西湖 7.拉萨的天空习作2 练习2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课文和成语。3.体会文中比喻、拟人写法的形象性、生动性、并能仿

9、照例子写比喻句。4.学会抓住景物描写景色的方法,景物要抓住特点来写。把它写具体,写生动。5.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仿照它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由此迁移,学会构词。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课文和成语。学会抓住景物描写景色的方法,景物要抓住特点来写。把它写具体,写生动。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小黑板、课文挂图等教学计划表(四)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第5至7周第三单元168.蒲公英 9.三袋麦子 10.哪吒闹海习作3练习3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

10、字,绿色通道里的字要认识。掌握多音字“泊”、“干”的用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3.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能学习运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5.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绿色通道里的字要认识。掌握多音字“泊”、“干”的用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能学习运用。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能学习运用。小黑板课文挂图、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等教学计划表(四)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第8至9周第四单元1411.第八次 12.卧薪尝胆13.世界上第

11、一个听诊器习作4练习4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认识绿色通道里的字,区分多音字“几、夫”的读音,想办法理解词义,写好左右结构的字。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用加点词语造句。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4懂得坚持、忍耐、不懈追求是毅力的具体表现,毅力是获得成功,夺取胜利的保证。5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思维,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语言。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用加点词语造句。2.懂得坚持、忍耐、不懈追求是毅力的具体表现,毅力是获得成功,夺取胜利的保证。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思维,把课文语言

12、转化为学生语言。课件,图片,教学资料等教学计划表(四)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第10至11周第五单元1414.“东方之珠”15.小露珠16.石榴习作5 练习5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认识绿色通道里的字,区分多音字“假、钻、乐”的读音。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 通过查词典和结合生活实践的方法理解词语。4.能通过课文中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5.掌握本单元主要的构段方式“总分总”,会围绕一句中心句写一段话。1.掌握本单元的四会生字,认识绿色通道里的字,区分多音字“假、钻、乐”的读音。2.能通过课文中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本单元主要的构段方式“总分总”,会围绕一句中心句写一段话。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小黑板、课文挂图等教学计划表(四)周次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第12至13周第六单元1417.石头书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