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76931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教师专业成长.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看教师专业成长 汤红艳现代社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可见,教师的专业化是何等重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升专业素养。教师能否实现专业化,学校拥有专业化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既关系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全面推广的关键。如果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不懈追求。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促进学校发展,打造优质精品特色教育的需要我曾聆听过一些专家对未来教师的期盼。叶谰教授说:“未来教师应该能体验到职业的欢乐。”朱永新教授也呼吁:“要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朱小蔓则认为未来教师

2、应该是:“具有完整的智慧与人格”。可见,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任何美好期盼的实现,都离不开内心的支持。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自醒和组织范围内的群体共生,那么教师专业成长只能是理论上的空谈和少数人的愿望。因此,我个人认为,要谈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即专业自醒和群体共生。 期待之一:专业自醒对未来教师的期盼是美好的,但是任何美好的愿望都必须立足于现实。而此时,不妨可以问一问这样的一些问题:你是否感到职业给你带来了尊严了呢?老师们的专业劳动是否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呢?每当走进课堂,心情愉悦吗?如果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还不是那么积极的话,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专业自醒。我先后经历过三所学校,校际之间的发

3、展不均衡一个很大的因素就在于教师成长的自我期许。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自醒了呢?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习惯了备课、上课、批改、订正等流水线般的工作流程,工作中越来越缺乏思考与创造,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变革,都难以接受,宁愿多改两个小时作业,也不愿意花半个小时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分为本”的应试文化下,学生变成了容器,填的越多越好,老师中的一些佼佼者,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提高学生分数的“技术型”教师了。岂不知,对于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长期以来,传统的价值观念也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在不少人的眼里,还把教师比作像蜡烛一样的职业。曾见过校园里挂过这样的条幅:“一切为了孩

4、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些观念或多或少的在影响着我们,难道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吗?难道教师这个职业仅仅是为了奉献吗?榜样的力量有时又是有限的。我们曾聆听过一场场动人的事迹报告,也接受过一次次“爱”与“责任心”的教育,都很感动。可是,感动一时能感动一世吗?感化一人能感化所有人吗?看来外力的作用还是很小的!分数重要吗?隐含在分数后面的习惯、兴趣、品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又怎能专业成长呢?如果老师只是提高分数的高手,那么应该称之为高级技工了。有人说,谈什么自醒,太理想化了,我只要他们把课教好把班带好,扎扎实实干好工作就可以了。的确如此,李镇西也是做这些事,但他就是

5、能把这些平常的事做好,他成功了。看来,正是这些平常小事才是需要投入智慧的。其实,他早就自醒了,他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做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专业成长期待专业自醒,不仅醒在教课,更要醒在育人。 期待之二:群体共生有人无奈,因为有些问题我们教师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比如:待遇问题、社会环境等等,的确如此,也很困惑。前段时间看央视的百家讲坛,北师大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她说国人的幸福指数在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她认为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看,一个是向内看。而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但与内心相连。看来,我们眼睛也应该多看看自己,多看自己的学校,大环境改

6、变不了,小环境还是要努力建设好的,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要打造共同愿景,总要有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行动吧!因此,教师专业成长期待群体共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都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芬芳才是春”!教师专业成长呼唤专业自醒,教师专业成长期待群体共生。那么靠什么来引领?我个人认为,靠文化,应该立足于组织建设的文化。有人也许会问什么是文化?太虚无飘渺了!的确如此,我们很难给文化界定内涵。但我觉得,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文化也不仅是一种文本制度的体现,文化应该体现在学校组织建设中,体现在教师的执行力中,体现学校变革中。下面,结合近期的学习与思考,

7、触及到一些关于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的个人观点,来于大家交流一下.。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我们要读书.“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和散文童话等等.。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

8、,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

9、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1)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2)满足了个性化学习

10、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二、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

11、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

12、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

13、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

14、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

15、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

16、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三、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