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76665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复旦

2、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

3、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还有一个问题是,现代大学是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组织起来的,这导致学科之间壁垒重重。这些因素,最终导致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得不“拼盘化”,缺乏系统性。学生从这些通识教育课程中

4、选几门课,是不是就能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所以说,通过几门课程来训练全面能力是不现实的,而把通识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里面来是比较直接的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例如强调方法论和能力培养。)如何才能通过几门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复旦大学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孙向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识教育的理念与整个核心课程体系的关联度,需要更加明确;在知识之外,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通识课程变知识的宽度为方法论的培养 “既然知识的宽度不能完全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包括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发问。”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徐雷教授告诉记者

5、,新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目标,将从注重知识“宽度”的培养,变为注重方法论和能力的培养。孙向晨教授说:“在原来传统文化的模块中,有些课虽然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说很重要,但过于专业,并不能使学生由点带面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至于理工科的通识课程,在很多高校也只是某个学科的简史或简介,缺乏对于学科内在规律的理解。文科的学生听个热闹,了解一些科学家的轶事,而理科的学生则认为课程的挑战度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识课的学分有时候甚至被认为是“营养学分”。据悉,复旦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后,所有课程都将以方法论为导向。“因为所有的批判性思维、所有的质疑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一切的能力,都是要有场景训练的。”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金晓峰说。金晓峰教授讲授的“人文的物理学”,就是此次最新推出的通识课程。这门没有教材并且通篇没有一个物理公式的“物理课”,从起源于古希腊文的“科学”一词一直谈到20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我希望通过物理学的起源和演变,说明科学实际上是历史的产物,而非逻辑之必然”。金晓峰教授说:“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讲知识点,即便是通识课,往往也只是从知识到知识。我的课是想让学生知道,科学与文学、艺术、历史一样,都是人类大师的杰作,并一同构成广义上真正的人文学科。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能够认识科学的作用和局限性,也不会被科学主义所误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理论及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