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76482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导读: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一)最近,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朱小蔓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 这是项目组活动时推荐阅读的书籍。其实,要阅读专业书籍,很多人 是看不进的,一来觉得枯燥,二来没有乐趣。而此次我能如此静心去 阅读,则是因为在读序时,被作者朱小蔓的经历所吸引,另一方面, 则是因为学期结束前教育局的视频会议,使我觉得作为教师,更应该 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学校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视频会议的精神进行师 德感悟的撰写,而对于我来说,重不在于反思,而是更高层次的提升。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写作是用八小时坐班之后的工余时间;她 做了三十几年的行政,却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

2、保持着 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长期在师范大学工作,率先办起我国第 一个本科小教专业,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比较熟悉,也 很有情感;她入读博士生前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研究有着很宝贵的 现场经验感受。我喜欢她的勤奋、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善于将生命经 历转化为新知学习、转化为学术灵感与想象力的悟性、活力与自觉。 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里喜欢教书、喜欢学术、喜欢诚实地生活。借 用她的话来说:“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虽然浅薄,但皆由现实关怀而 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说尚能秉持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并且 有着生命热情、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点我写我心、 抒心写真的味道。”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

3、字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 实际的,读来也没觉得生硬和拗口。对于这本 60 万字的着作,我没有本事一口气读下来,但对于 其中有关德育的理论,还是给予我很多的启示。我不是学校领导,有 些对于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我选用跳跃的方式阅读。而对于德育 与价值观中“教育的重量与承载”,温总理的那句“只要孩子在,教 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更给予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一 句警醒,更感受到肩上所承载的分量之沉重。对于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解读,让我了解到目前的教育现状是 因为长期以来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分割和“五育”的划分,导致道德教 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错位。书中德罗布尼斯基的观点:道德并不是 一个独立的社会现

4、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 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将变成人的内在 稳定的心性品质。这不就是“全员德育”的理论基础吗?过去的观点认为,成人比孩子、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 理。而书中所述的研究表明,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具有一些较成 人更为可贵的道德品质,提倡“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 理念,不正是我们现在越来越觉得孩子不容小觑的理论支撑吗?在可能的道德教育资源极其表达方式列举中,我发现自己从教 的数学学科,从学科内容上,有公理、公式、原理、计算、数学家和 发现;可用的学科方法:推理

5、、演绎、归纳、计算;而蕴含的道德价 值“严谨、理性、坚韧、审美”更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些就是属于 数学学科的道德教育范畴,并不是原来我们狭隘的认为,一提到德育 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生硬的创设情境,死板的加入爱国主义教育! 这本书我还只读到上篇道德与价值观教育,重在理论阐述, 我的认识也还相当浅薄,相信后面的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教师 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会更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景,让我从中收获 更多。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二)最近,看朱小蔓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这是学校活 动推荐阅读的书籍。其实,要阅读专业书籍,绝大多数的时间我是看 不进去的,一来觉得枯燥,二来没有乐趣。而此次之所有读下去

6、的欲 望,则是因为在读序时,被作者朱小蔓教授的经历所吸引。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 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书中,朱小蔓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她对情 感与情感教育、对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素质教育、对教师与教师教育 等问题的认识。全书共分三个篇章,上篇主题集中在道德与价值观教 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传统道德教育 的现代转换、课程改革与道德价值观教育等;中篇主题集中在情感发 展与素质教育论题,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 成中的价值、对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等;下篇主题集中在教师人文素 养与教师教育,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情感培养、提高

7、教师 素养、创建情感师范教育等。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写作是用八小时坐班之后的工余时间;她 做了三十几年的行政,却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保持着 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长期在师范大学工作,率先办起我国第 一个本科小教专业,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比较熟悉,也 很有情感;她入读博士生前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研究有着很宝贵的 现场经验感受。她的勤奋、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善于将生命经历转化 为新知学习、转化为学术灵感与想象力。她骨子里喜欢教书、喜欢学 术、喜欢诚实地生活。借用她的话来说:“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虽然 浅薄,但皆由现实关怀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说尚能秉持一 以贯之的价值立

8、场,并且有着生命热情、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其 中,有一点我写我心、抒心写真的味道。”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 字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实际的,读来也没觉得生硬和拗口。读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识的广博,视野 的开阔,我认为,全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探讨德育话题时,朱教授能善 于吸纳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生命科学、人文学科、哲学、人类学等, 使其论点充满说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达中,没有繁琐的论证、艰 涩的语言,使读者读起来晓畅明了。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 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曾记在我工作之初,面对调 皮经常犯错的孩子,我总是批评多余宽容,呵斥多余微

9、笑,这些孩子 看到我也总是很怕,表面上,他们在我面前,乖了许多,但实际彼此 间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工作这么久,看着一批批的孩子渐渐长大, 我开始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多变的,是多元的,是一个不断 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试想,做为母亲,你 可以宽容孩子每一次的错误,可以欣赏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那作为一 名教师,则更需要用一位母亲的情怀,用一位教师的责任去重视学生、 欣赏学生、理解学生,我想,这将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三)假期我选读了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这一朱小蔓教授的新作。 朱小蔓、朱永新两位教授通过对话所体现出的对中国教育的思考,特 别是对情感缺失现

10、状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学校德育,开始 重新思考我所理解的学校德育。在对朱教授的关注中,我了解到她是 研究情感教育的专家,她始终认为情感教育是辐射教育活动全程、全 域的,并始终相信情感培育会及时播下道德的种子,是埋下了一个人 的善根。而近几年来,我校提出了“激扬生命”的德育目标,围绕这 一目标,我也一直在尝试开展体验式德育课程的构建,因此,选取该 书对我个人的德育实践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理性思索与视野拓展。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 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书中,朱小蔓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她对情 感与情感教育、对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素质教育、对教师与教师教育 等问题的认识

11、。全书共分三个篇章,上篇主题集中在道德与价值观教 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传统道德教育 的现代转换、课程改革与道德价值观教育等;中篇主题集中在情感发 展与素质教育论题,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 成中的价值、对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等;下篇主题集中在教师人文素 养与教师教育,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情感培养、提高教师 素养、创建情感师范教育等。读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识的广博,视野 的开阔,我认为,全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探讨德育话题时,朱教授能善 于吸纳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生命科学、人文学科、哲学、人类学等, 使其论点充满说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达中,没有繁琐的论证、艰 涩的语言,使我读来晓畅明了。21 世纪是人的生命凸现的时代,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我们 对教育有了更多赋予生命温度的思考,我们开始思考:人不是产品, 不可能按照机器的生产方式标准化、成批量地进行;我们开始思考: 在要求孩子接受同样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漠视其作为独立个体而产 生的多样性、独特性;我们开始思考:学生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在 他自我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