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76394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但自 20 世纪 60 年代 以来,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 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认为,从当代国际贸易中 的产品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他通过对产业内贸 易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的特点和原因,继格鲁贝尔之后, 格雷、戴维斯、克鲁格曼和兰卡斯特等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研究, 使产业内贸易理论更加丰富。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 和

2、产业内贸易(I ntra-industry Trade)两种基本类型。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 易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比如美国向中国出口汽车,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产业 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产品,比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 但又同时从日本、德国、韩国进口大量汽车。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和基本 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指的是至少前 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有

3、:从静态出发分析;分析不完全竞争 市场;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考虑需求情况。显然,产业内贸易理论的 前提假设与传统的贸易理论是不同的。三、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 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 i= 1-(Xi-Mi)/(Xi+Mi)式中, Ai 为一国 i 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Xi 为一国 i 产品的出口额; Mi 为该国 i 产品的进口额。由式(41)可知:Ai在01之间变动,Ai愈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 度愈高; Ai 愈接近 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 建

4、 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因此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 已经转向规模经济。根据克鲁格曼的考察,按照SITC,产业内贸易占到世界 贸易的 14;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制成品贸易又占全球贸易的 70以上。根据他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考察,美国 的许多产业部门所从事的对外贸易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如表4 2 所示。无机化 工产品电气 设备有机化 工产品药品及 医疗设 备-公备 鼻设钢铁服装制鞋0. 990. 970. 966. 910. 860. 810. 690. 650. 430. 270. 2表42 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由

5、表4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行业,产业内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 是不同的。产品越是可以多样化,技术要求越高的产业,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 大。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产业是无机化学工业,其产业内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 的比重为0.99;其次是能源设备行业,为0.97;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的是制鞋 业,仅为0.20。当然,不同国家产业内贸易在各部门中的比重可能是不同的,但 是高技术、规模经济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说来,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的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2)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

6、化。产业内的新产品贸易不断涌现,产品可 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且交易规模不断扩 大。而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主要是在不同工业品及服务产品间进行的,仍然 是以工业品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为主。(3)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 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相似、要素密集 度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规模较大,彼此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形式进 行国际交换。如美加之间、欧盟成员国内部的产业内贸易占了绝大多数。(4) 对一国而言,产业内贸易要受该国技术水平、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 影响。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产业

7、内贸易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国 家的产业内贸易相对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5) 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产品差异及 消费者偏好不同的产业。例如,美欧、美加与欧盟内部汽车产业内贸易,发达国 家间在金融服务业内部的贸易。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需求偏好相似以及公司内贸易 等。各个国家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产业内贸易的格局起着决定性作用。1规模经济说规模经济说(Economies of Scale)源于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对 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主要

8、发生在要素禀 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因为, 一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另一个方面,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规模经济的作 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家垄断了 某种产品的生产。而产品差异的存在,既让企业走向专业化、大型化,获得经济 上的规模效益,同时又为各个企业提供了竞争市场,使消费者能够有多种选择。 由此可见,规模经济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和外部规模经济 (Exter

9、nal Economies of Scale)。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个别厂商在生产上的规模经济, 即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企业收益增 加。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的产量的增 加和效益的提高。其原因是企业可以获得更方便的外部条件,如交通设施、信息、 资金、人才等。比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计算机生产厂商,使每个厂商 都从中获得了非常大的便利,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另外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 企业的规模与行业的技术相关。企业要取得规模经济利益,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而扩大生产规模又必须以 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条件。由于规模经济能够导致单位产品

10、成本下降,因此,规模 经济和资源禀赋一样也应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例如,假定甲乙两国资源禀赋状况相同,从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比例一样,两国技术水平相同、消费偏好相似。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甲乙两国是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的。但是,如果甲乙两国对某些产品的国内需求水平存在差别,在这种条件下,两国仍然可以发生贸易,图 4 3 中,假设两国资源禀赋程度和生产技术相同,那么两国长期平均成 本线LAC相同,假设甲国A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大,于是厂商可以规模生产,产 生规模效应,产量为 100 单位,价格为 50 单位;而乙国 A 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小, 不能够达到规模效应,产量为 20单位,价格为110单位。在这种

11、条件下,两国 仍然可以发生贸易关系。由于甲国在 A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向乙国出口,乙 国A产品的部分需求(假设为10单位)由甲国提供,那么甲国A产品将进一步扩 大规模到110单位,成本进一步下降,价格降为45单位。同理,假设乙国在B 产品上国内需求规模大,而甲国国内需求规模小,那么甲国可以用 A 产品去交 换乙国的 B 产品,结果两国的规模效应都更加明显。可见,规模经济也能影响 各国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从而影响着国际贸易格局和利益。在现实中为实现这 种规模经济,建立区域经济组织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2需求偏好相似说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

12、ference Similarity)又称偏好相似说或 收入贸易说(Income Trade Theory),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 B. Linder)在1961 年发表的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他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 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根据 HO 模型,两国的劳动生产率越相似,则贸易可能性越小;而林德却 认为 HO 模型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能适用工业制 成品之间的贸易。工业制成品生产的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一旦国内市场大到 可以达到规模经济时,才会扩大销售范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首先出口的是 那些需求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与本

13、国越相似,贸易量就 愈大。那么,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的因素是什么?林德认为主要是人均收入。一国 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和需 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交往也就越密切。如果同时考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供需状况,就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产 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存在着重叠。对不同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发展 水平相近,其产品层次和消费层次的结构都大体相同。也就是说,两国厂商所提 供的各种档次的同类产品,基本上都能够被各种层次的消费者所接受。正是这种 重叠导致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的产品层次与消费层次

14、结构也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发展中国家能够为发达国家 的消费者提供适合的产品,反过来也能够接受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这种部分的 重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例如,假设 甲、乙两国都生产小汽车,小汽车可以分为六个档次,而甲国的人均收入较高, 需求小汽车的档次范围为36档;乙国的人均收入较低,需求小汽车的档次范 围为14档,如表4. 3所示。表 4-3 收入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需求重叠表 4.3 中,虽然两国对汽车的需求档次不同,但是他们对三档和四档汽车的 需求是重叠的,在这两档汽车上,他们之间是可以进行贸易的。如果重叠的档次 越多,则贸易的范围就越大。可以看出,如果两国

15、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则需求偏好就相似,相互需求就越 大两国之间贸易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异,那 么需求偏好也会产生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的可能性就小。3公司内贸易理论(第 49页提到公司内贸易和转移价格)“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在 国际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公司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 公司之间的贸易。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是因为在公司内贸易中,商品的流 动跨出了国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之间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贸易的结 果对各实体所在国的国际收支均产生影响。跨国公司进行公司内贸易的直接动机 是试图绕过成本高的外部

16、市场让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公 司内部的供需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基本构想,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加以系统阐述。内部化理 论认为,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和不完全的外部市 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利益:能够获得协调业务活动的利益;能够从公司的总体利益出发,通过差 别定价的策略充分掌握市场力量;能够通过长期的或永久性的内部供需安排避 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能够将买卖双方所有权合二为一,可以消除知识资产 在市场转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公司内部贸易的定价方式,可以产生很大利益。 当然,内部化过程也会带来某些成本,如管理协调成本加大等,但对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