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发火点设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76255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发火点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发火点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发火点设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发火点设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发火点设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发火点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发火点设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的 有关规定,编制井下掘进工作面冒高处、封闭墙内外、采煤工作面及采空 区、钻孔孔口等地点的自然发火点设置计划。观测内容:ch4、co2、co、 气温和水温等,具体要求如下:一、CO测定技术我矿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为CO,因此在进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 时采用测定 cO 气体成分为主要手段。目前,测定 cO 气体的主要方法有 两种。第一是利用便携式CO测定仪和CO传感器直接测定自燃煤体或其 周围的 cO 气体浓度,该方法快速直接、使用简单,是井下最常用的检测 方法。但是受仪器仪表的精确性、稳定性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测定不同 位置的影响测定误差较

2、大。第二是人工间接或束管直接抽取气样后在实验 室进行化验或色谱分析仪测定。该方法虽然精确度较高、测定范围广,适 应性强,但是因操作复杂不能直接测定的影响,只在自然发火隐患较大的 地点定期使用。我矿现有CO测定技术如下:1. 便携式CO测定技术便携式CO检测仪是采用电化学定位电解法检测CO气体的,它在敏 感元件工作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加一定电压,当环境中的 CO 气体经过元 件透气膜扩散到工作电极后,在催化作用下与电解液中水发生反应,工作 电极释放电流与CO浓度成正比,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可确定CO的浓度。2. 束管检测技术工作原理:系统工作时先启动采样抽气泵使束管内形成负压,让井下 被测区域的气体

3、进入束管传递到地面电磁阀前处于待检状态。当气相色谱 仪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后,微机通过控制接口板输出一定开关量给驱动电路 导通待测支路束管电磁阀,气体被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传 输至微机内的数据采样接口板上,经信号放大、模数转换后将模拟量转换 成数字量由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形成谱图和分析结果分别在屏幕和打印机 上表现出来,就完成了束管气体检测的分析过程。3. 取气化验技术根据矿井自然发火观测点计划要求,定期对观测点取气化验。该技术 是矿井日常巡查手段,是矿井预防自然发火技术的重要补充。取气地点一 般为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采空区,掘进工作面冒高处或老硐子和封闭墙 内等地点。4. CO传感器监

4、测技术为了实现对采掘工作面和地质构造复杂带以及老硐子等自然发火隐患较大的地点实行实时监控,需要在上述地点安装CO传感器,CO传感器 与报警器配套使用。当CO扩散到气体传感器时,其输出端产生电流输出, 提供给报警器中的采样电路,起着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当气体浓 度发生变化时,气体传感器的输出电流也随之成正比变化,经报警器的中 间电路转换放大输出,以驱动不同的执行装置,完成声、光和电等检测与 报警功能,与相应的控制装置一同构成了环境检测、监测报警和断电系统。二、主要观测点的布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井防灭火规范的要求结合矿井日常防 灭火预测预报观测点布置的实用性,综合考虑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

5、冒高处、钻孔孔口及密闭墙内外等地点的防灭火观测点布置应坚持“全面可 靠,方便快捷”的原则。1. 巷道冒高处1)测点布置监控煤巷冒落区破碎煤体自燃隐患时应在封闭空洞区外口前,尽量靠 近顶部。如果采用埋束管方式,按照其大小和深度合理地预先设置一路或 多路检测管并引出,根据防灭火的需要,适时连通主管路进行周期性或长 期的气样抽取。单管密度可按 1015m 每路设置,单管的外侧应加设直径 25mm的铁管防护具体设置方式见图1所示。图 1 冒落空洞区单管布置示意图2)注意事项(1)检查工作应由外向内依次进行。当瓦斯浓度超过 3%或其他有害 气体浓度超过规定时,立即停止前进或退到进风流中,并通知有关人员和

6、 部门进行处理。(2)在检查CO时,还必须注意检查有无局部瓦斯积聚。( 3)检查风筒末端至工作面距离及供风量是否符合规定及风筒吊挂和 安设质量,风筒有无破口等。( 4)检查甲烷传感器或断电仪安和一氧化碳探头安设及报警、断电或 复电设置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正常运行。(5)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冒顶、片帮、运输及炮烟熏人等因素可能造 成的危害等事故的发生。2. 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1)测点布置的原则选取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测点,应能全面反映采煤工作面区域内的指 标气体和气温,水温等。日常检查时自工作面下端至上风巷逐段进行,将 测定结果分别记入防火检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板上,并通知现场工 作人员。2)测点

7、布置采煤工作面日常巡查应坚持从进风巷工作面及采空区回风巷 逐点进行的点线面、全方位、立体的监测模式,测定数据包括ch4、co2、 CO、气温和水温等,同时要对抽放管路气体进行防火检查。具体检测点如 图 2 所示。回采工作面应坚持定期取气化验进行色谱分析,一般取气周期 为不大于7天,采空区溢出的CO浓度如果超过规定值,应立即采取措施 并对溢出点及其周围1020m范围内的气体每班取样化验分析。3)注意事项初放、初收前的采空区内也应选点测定。重点检查回采工作面的上下隅角、回风流、抽放管路及采空区。发现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超限等隐患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 理,并向有关领导和地面调度室汇报。在检查的同

8、时还应注意通风情况及其他通风设施是否存在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在检查过程中还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冒顶、片帮、运输等因素可 能造成的危害。(6)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和老硐子等地质条件复杂地点时应加大巡查 力度,同时应增加观测涌水量观测项目,防止工作面透水事故的发生。一距采煤工作面10米处的进风流中测点;一采煤工作面前切口测点;、一采煤工作 面前半部的煤壁侧、输送机底槽和采空区测点;、采煤工作面后半部的煤壁侧,输送机 底槽和采空区测点;一输送机道空间中央距回风巷口 15m处风流中测点(只测空气温度);一 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测点;一距采煤工作面10m处的回风流中测点;一采煤工作面回风流进 入采区

9、回风巷前1015m处风流中测点;一采空区测点。距离上隅角分别为5m, 10m, 15m。图 2 采煤工作面自然发火检查点设置示意图3. 封闭墙内外根据封闭墙的性质一般采用取气化验、埋束管结合便携仪检测技术。检查内容和方法:1)检查封闭墙内外压差的变化,分析封闭区内空气压力变化情况;(2)从回风侧封闭墙上的观测管内取气样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并用温度计测温,观察分析封闭区内的自然发火情况;(3)检查封闭墙质量有无裂缝,有无漏风现象;(4)测定封闭墙上的出水孔水温,分析水温的变化情况。三、测定方法分析根据矿井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和实际工作的全面、易操作性,对全矿井 下自然发火隐患点实行分类观测的方法,具体

10、分类如下:1. 束管检测束管检测适用于自然发火隐患较大并要求定期统计分析的地点,如采 空区、采后封闭墙内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巷道冒高处。2. 取气检测对于自然发火隐患特别严重或者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较大的自然发火 隐患地点不仅要实施计算机智能监测技术,同时要结合矿井日常巡查工作 实施全方位的监控。通过对发火隐患地点的取气化验,对发火指标数据统 计分析,科学合理指导矿井防火工作。取气点主要是采空区、封闭墙内等。3. CO便携仪检测该方法主要是矿井日常防火巡查使用,主要地点是:采煤工作面及采 空区、封闭墙处、钻孔孔口和掘进巷道冒高处等。4. CO 传感器监测CO 传感器监测用于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回风

11、巷和掘进工作面冒 高处或老硐子等。四、巡回检查时间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一通三防”技术管理规定,结合 本矿实际,制定以下巡回检查时间:早班第一遍检查时间段:6:008:00;第二遍检查时间段:9:3010:30第三遍检查时间段:12:0013:00中班第一遍检查时间段:13:3015:30; 第二遍检查时间段:17:0018:00第三遍检查时间段:20:0021:00夜班第一遍检查时间段:21:3023:30; 第二遍检查时间段:1:302:30 第三遍检查时间段:4:305:30备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的工作面,有瓦斯喷出危险的采掘 工作面和瓦斯涌出量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设专职瓦斯检查员经 常巡回检查瓦斯情况。五、检查人员安排根据当班出勤人数和井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分工瓦斯检查区域及检 查人员。六、附表附表:自然发火观测点设置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