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76068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可编辑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范文内容仅供学习阅读与借签,切勿照-搬-照-抄!)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第四小节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部分,属于信息加工的内容。在第一节前三个小节中分别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计算机的基本特征、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三个内容,使学生对计算机这个信息处理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第四小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四小节在教材中呈现内容的篇幅较少,但是所蕴含的知识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算法和编程的相关知识。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在求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活动中感受计算机求解的优势,体验从

2、分析问题到最终用计算机求得结果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无论是人工解题还是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都需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人工解题在分析问题后,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简化问题,用解析的方法求解,最后通过手工计算得出答案。而用计算机解题时.在分析问题后,需要设计出算法,并将算法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最终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得出结果。要认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从人工解题着手.在学生体会到人工解题的繁琐和复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计算机这个好帮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为选修科目算法与程序设计做一个铺垫。二、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3、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几种常见的工具软件比较熟悉,但对于计算机程序没有太多的了解,带有好奇心,也带有畏惧感。加之,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枯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矛盾的心理,利用学生在数学(必修三)已经学习了算法的相关知识,创设好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程序所带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将来的选修课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三、目标分析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泡热茶叶时间分配活动了解什么是算法;通过人和用计算机编程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描述人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通过类比分析能说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过程与

4、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交流与VB演示操作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手工计算和利用vb程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体验和感悟,探究出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互评,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对算法与程序设计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辨,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伦理道德的思考。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3)人与计算机解题的异同难点:(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2)人与计算机解题的差异五、教法和学法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

5、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目的,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支架式”教学策略: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本节课教学中采取“支架式”教学策略,具体操作为“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人机竞赛、深化理解人机类比,寻找差异正反思辨、情感升华”。2.小组合作策略:在探讨泡热茶时间分配活动过程中,将每四个学生分成一组来展开小组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以框图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供师生进行评价。3.角色扮演策略: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案例思辨环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扮演正反方角色,通过双方陈述

6、各自的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伦理道德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六、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教师活动:活动一:泡热茶时间分配: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抛锚式教学为策略,将生活中的“泡茶时间分配”这一问题,作为本节教学的“锚”。利用这个实际问题先引导学生去思考人如何去解决问题,从而为后面讲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作个铺垫。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0分钟)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四人一组,选定组长、记录员、操作员、陈述员各1名),归纳小结:算 法: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活动:小组分工、明确任务、共同讨论、成果汇报

7、(1)组 长:负责组织全组学生进行讨论(2)记录员:将本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记录(填写到学案上)(3)操作员:将本组讨论的结果以流程图的方式进行呈现(4)陈述员;将本组成果进行汇报陈述和展示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通过设计学案做为学生分析探索的学习支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梳理出人如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出算法的概念。3、人机竞赛、深化理解(12分钟)教师活动:活动二:人机竞赛求(1) x2+4x-221=0 的解 (2)37x2 +119x+103=0 的解演示利用VB程序求解过程归纳小结计算机程序语言:人和电脑沟通的桥梁学生活动:(1)先让学生在纸上算出答案,并记录时间,然后

8、利用VB程序算出答案,比较二者的用时。(2)再把学生分成AB两组,A组:学生出题,自己求解,B组:学生根据A组出题,利用利用教师下发的VB程序进行求解。深化理解计算机解题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人机竞赛让学生感悟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差异,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有所了解,概括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理解人和电脑进行沟通需借助程序设计语言4.类比分析、寻找差异(3分钟)教师活动: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例剖析人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差异归纳小结: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寻找人机解决问题之间相同点与主要不同点,并完成学案中表格的填写。设计意图:通过人机类比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过程体验让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差

9、异。5.案例思辨、情感升华(10分钟)教师活动:先播放视频:教学人机大战。学生活动:分正反方辩论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正反双方的案例思辨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及对信息伦理道德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6.提炼要点、课堂总结(3分钟)分别从算法的概念、人解决问题过程、用计算机问题过程、人与计算机解题的差异进行概括总结。本节课共我六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把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七、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评价方式: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三、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