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理清楚》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75839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条理清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条理清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条理清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条理清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条理清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条理清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理清楚》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文指导-条理清楚教学目标学会条理清楚地写作。教学重点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教学难点掌握一般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古人常说:文有理,言有序。意思就是,写文章要有条理,说话要有顺序。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事:-冬天来了,我们早上起床要穿不少衣服。穿的时候,我们往往先穿内衣内裤,再穿毛衣毛裤,最后穿外套。因此,穿衣要讲顺序。讲顺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写作方法:条理清楚(板书)。二、 学医问诊,明确主题 1、出示钢笔实物,师生探讨:如何介绍钢笔? 2、出示课件,明确提示这是一个有病例的片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写下自己确诊的病因。钢笔(片段) 钢笔贮水的方法很

2、简单。扭开笔杆,便可见到笔杆内部的银白色金属套子,金属套子上刻着这只钢笔制造厂的厂名,套子里包着橡皮管,这柔软而有韧性的橡皮管是用来贮墨水的。透过薄薄的橡皮管,可隐隐约约看到里面有只细细的塑料吸水管。钢笔外部分成笔杆和笔套两部分。笔杆成圆柱体,象一枚微型火箭筒。笔套顶端有一个金属挂钩,可以别在衣袋上。拔开笔套,便露出笔头。有的笔头小,有的笔头大,形状各异,有的似箭,有的像刀,有的呈菱形,有的为三角形。笔头包括一个金属的笔尖和一个黑色的胶木笔舌。有些钢笔,只有一个小小的笔尖,别看它小,写起来可真流利。 吸墨水时,先将笔头、笔颈伸进墨水瓶,然后捏住管子作一松一紧的动作,墨水便徐徐被汲入皮管;但是得

3、注意,最好不要一会儿吸纯蓝墨水,一会儿吸碳素墨水,不然会缩短钢笔的寿命。在吸满了墨水或写完字以后,应将钢笔套子套好。否则,一旦钢笔滚到地上,笔尖不跌坏,也跌歪了,那时,可就后悔莫及了。 3、学生展示自己的诊断(分析病例): (1)学生简要概括三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介绍钢笔的内部结构,第二段介绍钢笔的外观,第三段介绍钢笔的贮水方法。(2)交流片段的病因:引导学生从认知规律出发明确介绍绍钢笔的一般方法,明确案例的病因:说明的顺序不对,没有按照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去介绍。按照人们认识这种事物的方法,应该是由外而内介绍,因此叙述的顺序应该是:第二段第一段第三段。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应该放在第三段的开头,就能

4、使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了。4、师生明确:从这个病例中,我们知道介绍事物要按照一定顺序,正如穿衣从内到外一样,介绍钢笔要从外到内,“条理要清楚”。三、赏析佳作,探寻技法写作文要条理清楚。怎样才能条理清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名家名段,探寻一二。(一) 佳作一:出示课件赵州桥片段 赵州桥片段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1、学生探析。这段话告诉我们:赵州桥什么特点?2、学生展示。这段话告诉我们“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

5、美观”,具体写了栏板上的图案,因为前文已经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这段重点介绍它的“美观”。3、师生明确。一段话,一篇文章,必须得有它的中心。写作文条理清楚要“明确中心”(板书)。 (二)佳作二:出示课件失去双手的“巴尔扎克”失去双手的“巴尔扎克”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

6、,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学生探析。罗丹为什么砍去雕像的双手?、 学生展示。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师生明确。一件作品,一篇文章,要突出中心,就应该有所取舍。写作文条理清楚要正确“取舍材料”(板书)。 (三)佳作三:出示课件背影片段。背影片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

7、,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学生探析。这一段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展示。

8、从父亲的穿着及过铁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上,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深爱意。、 师生明确。在这个片断上,朱自清用平朴的文字描写了父亲去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不吝笔墨,详细地写了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这些都是如实的描写,洗尽铅华,保寸本色,至真至朴,细细道来,将人、事、情、感,原态原貌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同身受。写作文条理清楚要“定好详略”(板书)。 (四)佳作四:出示课件三峡之秋片段。三峡之秋片段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

9、丽。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

10、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1、学生探析。作家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峡之秋的?2、 学生展示。按照时间顺序“早晨-中午-下午-夜”来介绍三峡之秋的美丽景色。3、师生明确。写作文条理清楚,要“确定顺序”(板书)。四、反馈练习,学以致用1、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片段)。大自然的语言(片段)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11、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

12、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2、指导学生列出本文的提纲。3、师生明确:写作条理清楚,除了要“明确中心 取舍材料 定好详略 确定顺序”,还要“ 拟好提纲”(板书),做到胸中有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五、 妙笔生花,实战演习1、 学生以介绍教室为主题,口头作文。2、教师点拨:(1)要按照一定顺序。(2)要选准自己所处的介绍点。 六、课后延伸,拓展练笔文章的体裁有很多,无论是散文,还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要“条理清楚”。请大家以国庆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附板书:作文指导-条理清楚明确中心 取舍材料 定好详略 确定顺序 拟好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