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75713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串并联电路的识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串、并联电路识别法1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2电流法:电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路图中电流方向用箭头标出),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即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且可找到“分流点”和“合流点”。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3拆除法(也叫断路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

2、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4节点法:(电路图中几条线相交的连接点叫做节点)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5等效电路法: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典例精析【例1】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其

3、中甲图中的三盏灯是 联的,乙图中的三盏灯是 联的。 甲 乙【点拨】根据定义法可知,甲图中的三盏灯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应为串联;而乙图中的三盏灯是并列地连接起来的,则为并联。【答案】串 并【例2】试判断图1、图2中灯的连接方式。【点拨】图1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只有一条通路,故甲、乙两灯为串联。在图2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有两条路径,A为分流点,B为合流点,故丙、丁两只灯为并联。【例3】试判定图中四个电阻的连接方式。【点拨】我们可以用手挡住任意一个电阻,观察去掉这个电阻后是否影响其他电阻的工作,注意利用拆除法可以拆除一个也可同时拆除几个用电器,本例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例

4、4】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小明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都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判断方法【点拨】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所以在不拆下桌面的情况下,拧下一只灯泡,若另一只灯泡亮则为并联,另一只灯泡不亮则为串联。【例5】判定图中电路的连接方式。【点拨】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先定节点。把共线(线中没有用电器)的点用同一符号A、B表示,如图4所示。从

5、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电流在节点A分流到三个灯泡,在节点B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画出等效电路图,显然灯是并联在AB两点之间。如图5所示,故三只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例6】试判断图6中三只灯的连接方式。【点拨】如图6所示电路,用“断路法”来判断,可以发现具有“断二通一”或“断一通二”的特点,即在中任意断开两个(或一个),其他一个(或两个)能构成通路,如图7所示。故知为并联。电路图与实物图的互画无论是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还是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电流法”。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一般规律是:先确定电流的路径,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逐个用符号代替各实物元件,直到电源负极;对于并联电路,可采用先画干路再画支路的方法,也可采用先完成干路和其中一条支路串联组成的电路,再将另外的支路并联在相应的分流点和汇流点上,注意所画出的电路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实物图保持一致。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先认真观察、分析电路,沿电流方向逐个分析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对于并联电路,要注意分流点和汇流点与实物图的对应,在连接电路时导线尽量避免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