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的读后感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756320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业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创业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创业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创业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创业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创业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业的读后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创业的读后感第一篇:第二次创业读后感三星集团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是李秉哲,它是韩国历史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家族财团之一。集团经营的产品多种多样,无所不包,小到饼干、糕点,大至汽车、飞机,几乎遍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星集团的各公司还与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日本东芝、松下等公司联合,建立了多家股份公司或其他形式的联合企业。 1987 年李秉哲去世后,由三子李健熙继承大权。之后,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健熙就开始对三星集团进行大力改革,在短短不到 6 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三星电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生产存储芯片的一流大公司。 1992年,三

2、星集团的德莱姆存储业务剧增35,达 12 亿美元(比德莱姆存储器的竞争对手东芝公司还多 6900 万美元),从而使韩国公司的芯片销售总量增长了 29,达19 亿美元。三星集团在质量和交货条件上可与日本公司相媲美,并在价格上压倒他们。三星公司约在1993 年跻身于芯片制造的 10 强之列。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星集团的固定资产额增加了 25 倍, 1992 年销售总额达100 亿美元,被幸福杂志列入全球500 家大企业排行榜中的第 18位。三星集团的飞速发展,是李健熙进行大胆改革之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是改革推动了三星集团目前的发展,而这场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其最终结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一)李

3、健熙的管理革命李健熙早年留学国外,具有与其父严于律己迥然不同的个人风格。在李秉哲创建并用铁腕经营三星集团达50 年的时间内,三星集团建立了一套很类似于日本管理模式的森严的等级管理制度。在三星集团达到下一个水准之前,李健熙认为,必须把公司主管人员从先父的内向遗风中挣脱出来。 51 岁的李健熙说:“我告诉他们,除了怎样对待家庭不能变,其他一切都要变。”接手父业后,他逐渐开始规劝高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决策作用并把更多的权力授予下属。为了迫使手下的主管人员独自决策,他常在自己的宾馆工作,既不接听他们打来的电话,也不接待他们的来访。但多年的说服劝导似乎并未奏效,他说:“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19

4、93 年 6 月,他的失望情绪爆发了出来。那个月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途中,李健熙打开公文箱,发现一份值得依赖的日本顾问起草的报告,报告语气强硬,令人不安。这位顾问说:三星设计中心管理不善,既没有连贯的策略,内部交流也不够。这位顾问补充道:而且,中心没有一个人会听从他的建议。“董事长此时惊愕不已,”一个高级助手说:“他问为什么三星人不听从别人建议?这件事让他非常生气。”从这以后,他发起的管理革命才加速进行。1 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李健熙近年来采取的几大行动之一,就是要把至今仍高分散的从半导体到轮船乃至香肠样样都有的大杂烩压缩成电子、机械、化工和金融四个核心部门,每一部门由一位副总裁领导。这样做的目的

5、是为了分权和提高效率。他说:“我们不得不在质量方面进行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质量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为了精简机构,他削减了某些食品处理、造纸和零售业务。三星集团目前的50 家公司将在1998年以前减少至24 家。准备精简的部门总销售额为 25亿美元,大都是食品、纺织和服务行业。 也许最令人瞩目的是三星集团管理方法的改变。就像李健熙的高级助手池胜林所说的:“我们对三星所属的公司都曾使用一个标准。但这样做是荒唐的,因为我们知道,一家化学公司和一家电子公司是大不相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管理策略。”所以,现在各位新的副总裁每个人都将有完全的管理和经营自主权,包括任命高级主管人。池胜林说:“这是三星公司管理

6、工作的里程碑。”直到现在为止,哪怕是低级主管的任命都是总裁办公室所控制,而根据新的举措,李健熙只须检查副总裁们的表现即可。他也可凭兴趣为三星集团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副总裁们现在有事可干了。例如,三星集团的电子产品能否在世界市场具有竞争力,现在完全由金光浩来负责。他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是一位广播工程师, 20 年前是他建立了三星集团的第一家半导体工厂。三星集团虽然是生产存储芯片的第一流厂家,但它的家用电器却失去了竞争力。 1993年,三星公司 4 年来第一次在国内份额方面让位于它的老对手金星公司而退居第 3 位。为了挽回损失,金光浩需要迅速将三星集团从生产简单的电视机和录像机转向

7、生产高新技术领域的多媒体产品。至于三星集团的其他核心部门,池胜林认为化工和机械两个部门是有前途的,但要想成为世界级的竞争者,仍需要新的投资。2 放眼全球,培训员工。像三星集团这种规模巨大的家族企业,多年来已成为当局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获得了随心所欲地打入工商业各个领域的权力,它们这种无所不在的垄断实力招致了各界日益强烈的反对。由于在国内受到激烈的抨击,同时也由于高劳动力价格、无法控制的利率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韩国的企业巨头越来越注重将生产扩展到海外。海外竞争力的状况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李健熙在改革中始终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不理解那些对高丽文化来说被认为是异

8、域他乡的东西,“三星就绝对没有力量参与竞争”。他引述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孙子的话说:“知己知彼乃是成为武士的先决条件。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让我的手下人明白这一点。”为达到这个目的,“培训”便成了三星公司的口号,最突出的就是所谓“ ceo(高级行政官)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 1993 年 9 月,旨在让所有850 名集团经 理们接受 6 个月的重新教育, 3 个月在韩国, 3 个月在海外,后者主要针对外语学 ceo 学校的学生在国外时乘坐飞机,他们必须乘小汽车、公共汽车 或列车旅行,为的是让他们对所到国有更深切的体验。李健熙强调国际经验的另一个体现是他实行3 年的“地区专家计划”。三星集团每年给 40

9、0 名在公司呆满3 年以上工龄者的手上塞满钱,然后把他们送出国去。在国外 12 个月,爱干什么干什么,没人过问。不过,李健熙期望他们回国时能对驻在国的语言和文化有相对详实的了解。回到韩国呆上几年后,他们就可以返回他们专攻的国家,推销三星集团的产品。这个五年计划一结束,三星集团将花费 1 亿美元培养 2014 名年轻的管理人员。李健熙下达的命令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的“七比四计划”。自从1993 年 7 月以来,这位董事长要求三星集团每个部门的雇员凌晨7 时上岗, 4 时下班。这对于一个白领工人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7 时至傍晚 8 时,接着就是深宵赛酒的国度来说,真是不太合拍。不过,李健熙这样做是为了

10、突出他所要求的变化,提高生产力,给自修课程留出时间。在新制度实施的最初几个月,他随意给各营业部门打电话,下午 4 时后要是还有谁回电话,就会受到严厉训斥。最后,李健熙力图创造一种气氛,即让那些虽说有些捣蛋却不乏好点子的人去冲破公司统一的框框。跟竞争对手“乐喜金星”集团的随随便便的管理人员以及现代公司同行的粗犷朴实的形象相比,三星人以往一直显得有板有眼,没有半句废话。要和这些公司以及整个世界的对手竞争,黄经理说:“他需要捣蛋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三星集团放手让雇员们自由组合成“技术谷”。这是专为那些允许研究任何课题的小组取的名字。一个成果是一本由 4 个年轻职员合著的畅销书,名为“个人电脑是我

11、的朋友”。另一个成果是在墨西哥销售电视机的新概念。设计一台电视机,在屏幕上方连续不断地播放由诸如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赞助厂家提供的广告,三星集团以此为手段就可以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这种“嵌入商业广告”的电视节目由赞助者提供补贴。身为三星集团最高首脑,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李健熙清楚地认识到, 21 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将来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激烈竞争,三星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除了上述的国际化培训外,平均每位雇员每年都要到三星集团开设的学校里学习 16 天,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培训,另外还学习高效谈判术和中国、日本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等课程。三星集团在汉城

12、附近开办了“三星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要目的是培养职员的基本经营技术和对三星集团的奉献与忠诚。除培训外,三星集团还以优厚的报酬保证工人能有较高的生活水平,不使他们有被剥削之感。在三星集团内,工人全年工资收入有1.45 万美元,各种福利津贴约有1.15 万美元,相对于人均年收入6500美元的韩国来说,三星集团的劳动报酬不可谓不丰厚。正是由于“三星精神”和优厚的报酬双管齐下,保证了公司 20 万员工的团结,凝聚了人才,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二)三星集团的产业转变李健熙 1987 年接手三星集团后,对集团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他毫不客气地将一些不重要的公司,如百货公司和造纸厂等,转卖给他人,

13、将简单消费用电器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他集中资金发展未来行情看好的业务,重点在本国生产制造高新技术产品,如计算机和航空工业。 在生产领域,三星集团目前正全力以赴在技术创新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夺得新的优势,占领国外市场的更大份额,为此甚至不惜人力、资金。李健熙提出“超过日本”的口号,奋力与日本一决雌雄。但他也十分明白,凭三星集团和韩国企业界现有的人力和技术,要在电器生产领域全面超过日本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某几项尖端产品方面与日本展开竞争尚比较现实。三星集团以全年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究与开发基金,用重金聘请了十几名俄罗斯科学家,重点开发了几项前景看好的电器产品。在过去的 5 年中,三星集团每年为

14、新的设施投资5 亿美元甚至更多与规模比它大一倍的那些公司一样多甚至更多。 1993年,三星集团投资 9.8 亿美元,仅次于世界最富有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而在其他任何公司之上。1993 年大部分的支出被指定用于能生产 16兆比特德莱姆存储器的设施。这些能存储 1600 万比特以上的数据的存储量相当于 700 页纸的打字机。三星公司还预算将 7 亿美元用于可存储 256 兆比特的未来型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东芝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看到 256 兆比特芯片的设计后,估计需6 亿美元,便有意与其合作以分担费用。但由于有500 亿美元的母公司三星集团的支持,三星电子公司将独立单干。为了获取

15、最新技术,取得对美、日竞争对手的优势,三星集团甚至不惜重金买下了美国一些小型的风险资本公司。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要在19881991 年间使年销售额增长1 倍,达到 120 亿美元。这些咄咄逼人的投资已创下了一些惊人的里程碑。一个是在 1990 年,三星集团通过展示一块能全面运作的 16 兆比特芯片(这是第一个能全面工作的芯片之一)而博得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数据设备公司和其他客户的热烈赞赏。从1992 年开始它发运这些芯片的样品首次跟日本同步推出了最新一代的德莱姆存储器。三星公司成为世界上半导体工业中最畅销产品德莱姆存储器的供应巨头,在这项产品上三星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三)主要发展趋向李健熙在加强三星集团的现有业务的同时,仍然向往着开拓新的事业。排在第一位的是汽车业。三星集团已和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准备在韩国生产客车。而韩国早已有了三家汽车制造商,其中现代集团占支配地位,大宇和起亚( kia )无力与之竞争。汉城的 bwring 证券公司分析人士金忠等人认为,三星集团有能力成为汽车业的主要挑战者。李健熙的出售资产的战略很可能促成他进入汽车生产领域。从一方面看,出售公司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