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75621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绵竹市紫岩小学 杨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尤为重要。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重积累轻感悟,如果在教学之中不注重学生“悟性”的培养,那就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水平推向更高层次,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加深体验,达到阅读水平的较高层次有所感悟。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一、创设情境促感悟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

2、中有所感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学生如能入情入境,那效果将事半功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选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古诗词,有名家名篇,有神话故事,有童话寓言。这些文章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学时教师如能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与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在阅读中感悟就能更加深透。例如人教版第六册女娲补天这篇文章,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语言生动优美。在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创设情景,向学生配乐展示一组蓝天、白云图,学生马上就被带入优美的意境当中,被天空的美景所陶醉,接着,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从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天塌下一大块

3、,露出黑黑的大窟窿,还不断地往外喷火。这时学生完全进入情境,受到感染。看完录象,当我问学生:“天塌了,可能给地面上的人们造成怎样的灾难?”学生们踊跃发言:此时地面上的人们肯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可能死伤无数,可能家破人亡,可能遍体鳞伤,可能悲痛欲绝,可能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言语,学生自己就领悟了课文的内容,又为领悟下文“女娲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课文最后部分即女娲用五彩石补过的天空经常出现五彩的云霞,我再次向学生展示一组彩霞满天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到女娲确实是一位勇敢、善良的母亲,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女神。二、感情朗读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语文教学中

4、“读”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例如人教版第五册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这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文中的陶罐谦虚厚道,铁罐傲慢得意,不可一世,如何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呢?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你敢碰我吗?”这句话。有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强调“你”,理由是铁罐自恃坚硬,看不起陶罐,语气中有轻蔑的成分;有的学生强调“敢”,因为铁罐很傲慢,它料定陶罐不敢碰它,语气中有挑衅的意味;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强调“我”,因为铁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根本不把陶罐放在眼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5、进行朗读,对文章的理解就多层面、立体化起来了。教师无须讲解学生自己就能悟出其间所蕴含的意思。 三、多渠道联系促感悟1、联系时代背景促感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与文章所展示的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学生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例如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组,这一组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来编排的,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由于战争发生的年代与孩子们相距甚远,他们没有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对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没有感性

6、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利用上网查阅资料、翻看历史书籍、请教身边的长辈等方法收集背景资料,尽量让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更靠近当时的年代。例如其中的夜莺的歌声一课,课前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苏联卫国战争的情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1939年9月德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 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守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当时苏联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文中的小夜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中小夜莺的所作所为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了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2、联系上下文促感悟 学生在理解课

7、文内容的时候,如果能恰当地联系上下文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通篇的理解。这里举的是人教版第八册触摸春天一课的例子,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里的“她”指的是文中的主人公安静。安静是个盲童,盲人一般行走不便,步履蹒跚,但盲童安静却能够“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通过联系上文明白了这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正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她对公园的小径很熟悉,所以才能走得很流畅。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不仅照应了前文,表现出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能神奇地捕捉到蝴蝶做好了铺垫。

8、3、 联系生活经验促感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揣摩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触摸春天一课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怎样让学生领会安静拢住了蝴蝶“真是一个奇迹”,明白蝴蝶是被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的呢?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平常你怎么捉蝴蝶?有的学生说要先去花丛中找到蝴蝶再去捉,有的学生说要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伸出手去捉,还有的学生说就算这样也不一定就能捉住蝴蝶,因为蝴蝶很灵敏,如果它发现有人来捉它,它肯定就飞走了,接着我就问学生,如果让你们闭

9、上眼睛去捉蝴蝶,你们能捉住蝴蝶吗?学生闭上眼睛后,就叫开了:“老师,我什么都看不见,怎么捉呀?”“老师,太困难了,太难受了。”接着我让学生回到课文看看安静是怎么捉蝴蝶的?文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它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捉住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这灵性正是来自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四、挖掘资源促感悟学生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更多是取决于其语文的积累程度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要积累语言材料,一靠博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增加语言文字积累,这是提高学生悟性的基础。我在教学中经常把课外知识挤进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童话、寓言、历史典故、人物传记。同时我还在课堂上安排“好书伴我同行”这一步骤,每节课我都会用安排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名家名篇。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二靠强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口背诵好词佳句、课内外的精彩片段、古诗词,使其不断“厚积”。三靠巧用,积累是过程,会用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

11、要鼓励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巧妙地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在教学中我就有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仿写段落,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关于漓江的水的描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后,我让学生以该段落为蓝本,仿写学校池塘里的水。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池塘里的水真静啊,静得看不到塘面的波纹;池塘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塘底的落叶;池塘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个碧玉盘学生通过仿写,在运用语言中增加了积累、提升了感悟。促进学生感悟的方法多种多样。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感悟,就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