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75548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word格式(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摘 要 本研究采用就业压力测试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大四共16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1受调查的师范学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较高;2不同群体的师范学校大学生存在就业压力因子水平上的差异,在不同专业上存在缺少社会帮助的差异,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职业素质评价的差异,在年级上存在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的差异;3师范学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主观支持上存在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差异,在客观支持上存在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4师范学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5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键词 大学生 就

2、业压力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1 引言1.1 问题的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校对毕业生的分配制度实行的是由国家统一分配。1989 年,国家正式推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而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受 2021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开展困难,这也加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据统计,202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了 600 万,2021 年的应届毕业生到达了 630万,2021 年的应届毕业生到达了 670万,2021 年的应届毕业生到达了 68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加之师

3、范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变得更大。其一是由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就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专业限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其二是由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上缺乏一定的技术能力,对于更多的岗位不能胜任。因此就业压力之大就不言而喻了。1.2 文献综述 就业压力的文献综述“压力在英语中为“stress,源于拉丁文的“stringere,原来的意思是“扩张、延伸、抽取等。20 世纪中叶,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 Selye开始将压力的概念引进医学和心理学,在他的研究中,“压力是指令个体紧张的威胁性事件、突如其来的危险刺激情境。之后,Cannon 把压力这个术语引入了社会领域,但主要强调

4、的仍是压力在生理上的反响。就业压力的研究是在最近十年兴起的,就业压力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指的是由内在的或外部的刺激引起的、对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心理感受。该压力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人内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次,压力的起因既来自于外部环境刺激,也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刺激,该内在刺激是个体在身体或心理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最后,这些生活事件或外部刺激及内部刺激被个体所感知到,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形成压力。我们从环境要求与个人反响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来看,就业压力是人在就业情境中,由于许多内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

5、紧张现象。 国内有关就业压力的研究概况对于大学生压力,国内外的研究有很多,国外研究的结果呈现比拟一致的趋势,都认为学业、社交、生活、经济因素及择业等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也根本一致,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可见,就业压力是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压力源。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我国进行了很多实证研究,如路红、杨晓岚1999对广州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生活压力就是就业压力,而且女生对就业前途的忧虑更甚于男性;学生就业压力的体验,尤其是心理体验非常严重,男生就业压力的生理体验的强度要高于女生;学生对求职困难的认知倾向于以下几个

6、方面:个人素质欠佳,专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就业环境欠佳等;学生的择业观念呈现以下特点:个性化、自主化、保守化、功利化、务实化及片面地区性等。朱鲲鹏和陈孔祥2006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情况进行了比拟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于就业环境因素、家庭社会关系因素、就业去向因素、个人能力因素、专业因素及个人看重因素;重点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对就业的乐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绝大局部是对存在现状的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即使是实证研究也多数采取现有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进行的,缺少统一的精确

7、的测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工具,陈宇红和江荣耀2021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理论维度构建的根底上,以广州地区 1048 名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一套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该问卷由六个维度构成: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该问卷信效度较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对师范学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情况的调查采用该问卷进行。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实证研究多以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的多是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与个性心理的其他方面的有关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就业压力源或就业压力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关

8、系,比照年级、性别等方面人口统计信息方面的差异。缺少对师范学校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方面的实证研究。1.3 社会支持文献综述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之后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开始对社会支持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他人的支持在摆脱困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深远的影响。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支持的界定社会支持提出以来,在各学科之间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即使在心理学学科内部,这一概念也并未达成统一。?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1995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

9、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支持,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社会支持:1. 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人与人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人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被爱、有价值感,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与帮助。因此,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项的关心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2. 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不仅是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体对他人的社会需要的反响,同时也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

10、、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是否能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还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开展的力量或因素。3. 从社会资源作用来定义社会支持在这个视角下,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对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一种潜在资源,是通过社会关系,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包括施者与受者两个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资源的交换。 社会支持的分类国外早期研究社会支持的研究者将社会支持看做是具有宽泛、统一的关系的整体。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国内学者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其中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实际的、可见的支持,包括

11、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的支持。主观支持是指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指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这种分法得到了国内许多社会支持的研究者的认同。 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虽然社会支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是社会支持的心理保健功能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内外学者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对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和假设模型:第一种理论假设模型是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该假设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的作用不仅在面对压力时才能产

12、生,而且更在于平时帮助个体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无论个体目前的社会支持水平如何,增加社会支持,就能导致个体健康状态提高。第二种理论假设模型是缓冲器模型the buffering model,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心理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明显的压力存在,社会支持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第三种理论假设模型是动态效应模型the dynamic model。有研究者认为,已有的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都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两者都界定社会支持与应激是相互独立的事情,两者都能被视为健康、疾病、心理困扰或病症的先决条件。所以有研究者认为

13、社会支持、应激、健康或心理困扰等建构在概念、方法学与实证上,应为复合性关系。虽然动态效应模型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但还没有实证研究进行有力的佐证,目前得到研究者普遍成认的还是集中在主效应模式和缓冲器模式这两个方面,有的研究支持主效应模式,有的研究支持缓冲器模式,还有的研究两者都赞同。 国内对大学生及师范学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概况在我国,当今大学生们都面临着很多压力,其中包括学业、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等等,寻求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排解焦虑、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正确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影响问题已被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4 应对

14、方式文献综述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界定应对coping,又名应付,由“cope演变而来,原意为有能力或成功对付环境挑战、处理问题。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从人类学、医学、生物学、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应对的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众多的观点。在心理学上,目前关于应对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观点认为应对是一种适应过程。如:Eisenberg 等1997认为,应对指个体面对压力时的自我调节,这种自我调节包括情绪调节、行为调节和由情绪驱动的行为调节,而且应对是有努力参与的过程,但这种努力过程并不一定总是有意志和意识参与。Campas 等2001认为,应对是个体在

15、面对压力事件和情境时,对情绪、认知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调节而具备的意志努力,而这些调节过程又依存于个体的生理、认知、社会和情绪的开展,并受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开展的限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对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如 Billings1983认为应对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行为,这种活动或行为可以评价压力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压力环境、缓解由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响。而 Frydenberg 和 Lewis1997认为,应对是个体针对特别使个体担忧的反响的一系列认知性和情感性的行为,是个体回复平衡或消除混乱的一种尝试。据此,本研究将应对界定为:应对是个体在压力状态下,通过认知、情绪和行为调节,改变自我与压力环境的关系

16、,从而控制、减轻或消除压力、到达自我的平衡与和谐。因此应对方式就是指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为减轻压力所采取的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努力的策略和方法。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它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4.2 应对方式的测量应对方式就是指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为减轻压力所采取的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努力的策略和方法。目前,它的评定主要有三种途径:心理生理和表情测量、行为测量和自我报告测量。心理生理和表情测量法主是要在临床条件和医疗条件下进行,这种方法需要一些精密的仪器作为测量工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对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的研究很少。行为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