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又称木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75461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醇又称木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甲醇又称木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甲醇又称木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甲醇又称木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醇又称木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醇又称木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醇又称木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烧的液体,容易挥发,气味与乙醇相似,多用作化学助剂,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而致中毒。 甲醇的中毒病因和途径,主要是误服甲醇或吸入甲醇蒸汽。假酒和劣质酒中含有高浓度的甲醇,饮用这类洒也可致中毒。 毒理学简介 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脊液、血、 胆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 眼房水和玻璃体液中的含量也较高, 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甲醇在肝内代谢, 经醇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甲醛, 进而氧化成甲酸。本品在体内氧化缓慢,仅为乙醇的 1/7 ,排泄也慢,有明显蓄积作用。 未被氧化的甲醇经呼吸道和肾脏排出体外,部分经胃肠道缓慢排出。 推测人吸入空气

2、中甲醇浓度 39.365.5g/m3, 3060 分钟,可致中毒。人口服510ml, 可致严重中毒; 一次口服 15ml , 或 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 124164ml,可致失明。有报告,一次口服 30ml 可致死。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甲醇的麻醉浓度与LC较接近,故危险性较大。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 易引起视神经萎缩, 导致双目失明。 甲醇蒸气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甲醇的毒性与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的蓄积有关。 以前认为毒性作用主要为甲醛所致, 甲醛能抑制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膜内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最后引起视神经萎缩。近年研

3、究表明,甲醛很快代谢成甲酸,急性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眼部损害,主要与甲酸含量相关。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抑制糖的需氧分解,造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积聚以及甲酸累积,而引起酸中毒。一般认为,甲醇的毒性是由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 临床表现 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 视神经及视网膜。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172小时, 也有96小时的; 口服中毒多为836小时; 如同时摄入乙醇,潜伏期较长些。 临床特点 刺激症状:吸入甲醇蒸气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重者出现意识朦胧、 昏迷及癫痫样

4、抽搐等。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氏综合征。头颅CT检查发现豆状核和皮质下中央白质对称性梗塞坏死。幻觉、忧郁等症状。眼部症状: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周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呼吸。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

5、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根据甲醇接触史,短期内出现中枢神经损害、眼部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卫生学调查,除外其他类似表现的疾病,综合分析后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作血和尿甲醇测定。中毒早期应与感冒、神经衰弱、急性胃肠炎等鉴别。此外应与氯甲烷、乙二醇急性中毒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病、视神经损害等相鉴别。必须详细询问职业史,现场卫生学调查,密切观察病情进展,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得出正确诊断。处理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者用 1 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清除体内已吸收的甲醇。透析疗

6、法:中毒严重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减轻中毒症状,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血液透析疗法的指征为: 血液甲醇15.6mmol/L;或甲酸4.34mmol/L;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视力严重障碍或视乳头视网膜水肿。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 促进甲醇排出。用10葡萄糖液配成 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国内临床经验不多。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及临床表现, 及早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或乳酸钠溶液。 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积极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眼底血循环, 防止视神经病变。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给予大量B族维生素。有人建

7、议用甲酸盐和4-甲基吡唑(4MP)治疗甲醇中毒, 在猴的实验研究中已证实,迄今尚未用于临床。 氯化苄有很强的毒性。以下是一些资料。氯化苄;苯氯甲烷;苄基氯;分子式 C7H7Cl 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可燃,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催泪性。相对密度1.1002(20/20)。熔点-39.2。沸点179.4。折射率nD(20)1.5392。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14%(体积)。闪点(开杯)60。溶于乙醚、酒精,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能与水蒸气一同挥发。 用途 用于农药、医药合成毒性 本品有毒,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有催泪作用。高浓度时则有麻痹作用。大鼠皮下注射LD50为1000

8、mg/kg,吸入LD50为0.00015。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密闭生产,消除跑、冒、滴、漏现象。以水吸收尾气回收盐酸。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包装储运 用玻璃瓶,聚乙烯瓶或铁桶包装。贮存于阴凉避光处,运输中避免振动,曝晒,并远离火源。国标编号 61063 CAS号 100-44-7 分子式 C7H7Cl;C6H5CH2Cl 分子量 126.58 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气味;蒸汽压:2.93kPa/78 闪点:67;熔点-39.2,沸点179.4;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10;相对密度(空气=1)4.3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

9、记:15(有害品),20(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及单宁、香料、药品等的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持续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呼吸道炎症,甚至发生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引起结膜和角膜蛋白变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红斑、大疱,或发生湿疹。口服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慢性影响:肝肾损害。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高毒类。急性毒性:LD501231mg/kg(大鼠经口);LC50778mg/m3,2小时(大鼠吸入)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600mol/皿;大肠杆菌10mg/L。

10、致癌性 IARC 致癌性评论:动物为阳性反应,人为不肯定反应。水中浓度为0.0016mg/L时,有微臭。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铜、铝、镁、锌及锡等接触放出热量及氯化氢气体。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活性炭吸附后,用二硫化碳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NIOSH法)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04ppm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1、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燃烧过程中要喷入蒸汽或甲烷,以减少氯气生成。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

12、型防毒服。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二氯甲烷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意。

13、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二、毒理学

14、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g/m3,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

15、5天),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然而,鉴于最近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