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75454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前 言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学科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器官的形态与显微结构、药用植物的分类两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准确地观察、描述药用植物,比较熟练地使用科、属检索表;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1824个科及重点属的特征;识别常用的药用植物。同时适当介绍国内

2、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继承和发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72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课为56学时,8.0学分,分上、下两学期完成。上篇内容在第一学期完成,计80学时,理论48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32学时。下篇内容在第二学期完成,计48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在第二学期有早春实习和野外实习两周,在实习中加强学生的采、认、制作标本的能力。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 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绪 论 【目的要求】明确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教

3、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3、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熟悉细胞的生理功能。3、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植物细胞的分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目的要求】1、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掌握维管束的类型。2、熟悉分生组织的形态特征。3、了解各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组织培养。【教学内容】1、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

4、表皮、木栓)、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输导组织(管胞、导管、筛胞、筛管、伴胞)、分泌组织(分泌细胞、腺毛、分泌腔、分泌道、乳管)的特征和功能。2、维管束及其类型。3、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目的要求】1、掌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形态特征、类型及各种变态;掌握花程式。2、掌握根、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3、熟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4、了解花的生殖。【教学内容】1、根的形态和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的变态、根的功能、根尖及其发展;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根的异常构造。2、茎的形态和类型、芽的类型;地上茎的变态、地

5、下茎的变态;茎的功能。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和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构造。3、叶的组成;叶片的形状;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叶序;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构造;叶的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4、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花的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花序的类型;花的功能。花粉粒的构造和类型。5、果实的形成与组成;果实的类型。6、种子的形态和类型。【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下 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第四章 药用植物分类概述 【目的要求】1、明确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目的、任务,分类等级、命名和检索表的使

6、用。2、熟悉植物的系统及类群;熟悉植物分类研究方法。3、了解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教学内容】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2、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3、植物分类研究方法。4、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的命名法。5、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五章 藻类植物 【目的要求】1、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2、熟悉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主要的药用藻类植物。【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六章 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担子菌和子囊菌的区别。2、熟悉菌类的分类。3、了解常用药用菌类植物。【教学内

7、容】菌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主要的药用菌类植物。【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七章 地衣植物门 【目的要求】1、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2、熟悉地衣植物的分类。3、了解药用地衣植物。【教学内容】地衣植物门的特征及常见的药用地衣。【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1、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2、熟悉苔藓植物的生活史。3、了解药用苔藓植物。【教学内容】1、苔藓植物门的特征、分类。2、苔藓植物的生活史。【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目的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2、熟悉常见的科及药用植物种类。3、了解药用蕨类植物。【教学内容】1、蕨类

8、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分类。2、蕨类植物的生活史。3、常见的药用蕨类植物。【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和重点科(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麻黄科)。2、熟悉裸子植物分类的依据。3、了解药用裸子植物。【教学内容】1、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植物分类。2、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红豆杉科、麻黄科、买麻藤科的主要特征。3、裸子植物中主要药用植物。【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重点科的特征;药用植物学名5080种。2、熟悉运用

9、科属检索表,并且具有初步对药用植物鉴定的能力。3、了解药用植物。【教学内容】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分类所依据的一般演化规律及系统演化学派。2、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3、双子叶植物纲的特征。离瓣花亚纲:桑科、马兜铃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合瓣花亚纲:木犀科、龙胆科、萝藦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4、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姜科、兰科。【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中药拉丁语第一章 拉丁单词的读写 【目的要求】1、掌握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拉丁字母的分类

10、、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2、熟悉音节划分的原则;音量、重音及重音的确定原则。【教学内容】1、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2、拉丁字母的分类。3、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4、音节的概念、音节划分的原则;音量、重音及重音的确定原则。【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二章 名词 【目的要求】1、掌握名词的类型、性属、数、格;掌握中药材的命名方法。2、熟悉第一变格法名词、第二变格法名词和第三变格法名词及常用词汇。【教学内容】1、名词的类型、性属、数、格。2、第一变格法名词、第二变格法名词和第三变格法名词;中药材的命名方法()、生物科名的命名方法、中药制剂的命名方

11、法;常用词汇。3、第四、五变格法名词;不变化名词和希腊名词。【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三章 形容词 【目的要求】1、掌握第一类形容词的性属转换、各格词尾及变格示例;掌握第一类形容词常用词汇。2、熟悉第二类形容词的类型、词典记载方式、词尾及变格示例;熟悉第二类形容词常用词汇。【教学内容】1、第一类形容词的性属转换、各格词尾及变格示例;形容词的语法作用;中药材的命名方法();常用词汇。2、第二类形容词的类型、词典记载方式、词尾及变格示例;第二类形容词常用词汇。【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第四章 中药处方、药品说明书及药用植物描述 【目的要求】1、熟悉中药处方的组成、处方书写的主要规则及拉丁处方的书

12、写规则。2、能熟读药品说明书及正确描述药用植物。【教学内容】1、中药处方的组成、处方书写的主要规则及拉丁处方的书写规则。2、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3、药品说明书。4、药用植物描述。【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学时分配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数绪 论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发展简史1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5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6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20第四章 药用植物分类概述1第五章 藻类植物1第六章 菌类植物1第七章 地衣植物门1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2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4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2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12 中药拉丁语 第一章 拉丁单词的读写4第二章 名词8第三章 形容词2第四章 中药处方、药品说明书及药用植物描述2合 计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